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检测
【摘要】:正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特别是其多重耐药性已引起临床广泛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其多重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基因分布特点,我们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法测定了本地100株非重复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mecA、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aac(6′)/aph(2″)、aph(3′)-Ⅲ、ant(4′,4″)、大环内酯类23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链霉菌素B 耐药)erm、四环素类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四环素类耐药)terM、并比较了表型试验与基因型测定结果的符合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
|
|
1 |
黄革;周晓红;蒋文玲;荣卡彬;赵莹;;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及红霉素耐药基因多重PCR快速检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2 |
易建云,莫淑霞;1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及药敏分析[J];医学综述;1996年05期 |
3 |
张莉萍,陈维贤,聂红,黄长武,彭辉,李兴禄;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应用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
4 |
黄辉;陈颖;安如俊;周建党;樊云蓉;陈波;;MRSA中mecA及femB基因的检测与耐药相关性[J];微生物学杂志;2009年03期 |
5 |
曾松芳;张娟;赖晓敏;;两种方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12期 |
6 |
董德平,陈士林,姜夕南,陈烨;血培养标本1459份结果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
7 |
王群;高燕;沈叙庄;;我国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与耐药状况[J];华夏医学;2010年01期 |
8 |
田磊;李丽;张蓓;陈中举;;武汉地区医院感染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02期 |
9 |
屠金娟;4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及药敏试验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1995年S1期 |
10 |
曹汉霞;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
11 |
刘津江;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J];广西医学;1999年05期 |
12 |
蔡晓宁;谢颖;;1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13 |
冯莉;刘成娅;黎彧利;;9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13期 |
14 |
陈安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临床分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
15 |
戴媛媛;马筱玲;孙光明;鲁怀伟;李华;陈多炎;;74株溶血葡萄球菌重新鉴定的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年02期 |
16 |
陈红冰;曾烈华;;金黄色葡萄球菌167株耐药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03期 |
17 |
刘书亮;刘冬香;贾仁勇;韩新锋;;多重PCR检测食源金黄色葡萄球菌nuc、blaZ和mecA基因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5期 |
18 |
谢颖,蔡晓宁,吴鸿君,李辉;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12期 |
19 |
肖玲,吴扬;37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药状况分析[J];儿科药学;2002年04期 |
20 |
范昕建,廖昉,俞汝佳;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临床分离率及其耐药性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