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陈恒叶斌  
【摘要】:本文通过对DEM 生产的全过程的分析,研究解决大比例尺DEM 的制作方法,提出了实际生产中可行的精度指标.并且将该方法应用到宁波市1:2000 DEM 制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馨方;黄敏儿;;数字高程模型简介[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2 谢艳玲;夏正清;;数字正射影像制作的应用和探讨[J];科技资讯;2011年20期
3 张秀平;许小华;钟发牯;张生;;基于DEM的鄱阳湖区沟谷网络提取及沟壑密度分析[J];江西水利科技;2011年02期
4 陈永刚;汤国安;祝士杰;;DEM重采样误差空间分布格局及差异性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石振;侯敏;刘晓曼;;DEM原理在山地农村的应用和探讨[J];内江科技;2011年09期
6 李军;盛新蒲;夏志宇;刘四宁;;无人飞行器低空摄影技术探讨[J];测绘科学;2011年04期
7 杨成;安巧绒;袁荣;;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年21期
8 申永利;赵煜;彭俊芳;郑贵洲;;地形地质GIS三维可视化及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04期
9 李旭娇;杨武年;曾超;邬莉莎;;岷江上游流域DEM的河网提取[J];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04期
10 丁宇萍;蒋球伟;;地貌晕渲图的生成原理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年09期
11 刘超祥;;浅谈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8期
12 武旻;曹全龙;王威;;GIS三维建模技术在镇江市体育会展中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11年04期
13 刘德利;张文春;刘祥;王忠礼;;摄影测量在虚拟校园建模中的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4 田国伟;韩晓健;徐秀丽;刘伟庆;;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振动台试验动态位移测量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3期
15 王晨昊;汤晓安;孙即祥;陈鸿;;基于位移映射的道路生成与绘制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9期
16 程勇;;基于坐标转换的单幅画面测量研究[J];光学仪器;2010年05期
17 王跃;伍燕南;;利用GIS进行长距离管线选线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16期
18 张勇荣;杨琴;刘兴荣;;基于ASTER GDEM的六盘水市地形特征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9 师红云;杨松林;魏庆朝;杜勇;;基于GCP的基线估计提取高精度DEM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0 杨晓云;;一种基于形态学的激光雷达数据滤波算法的改进[J];测绘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恒;叶斌;;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制作的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字区域建设与地理空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周智勇;;浅谈三峡库区DEM制作[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3 杨昕;张茜;;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太阳辐射模拟[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桑建雄;刘淮;袁知宇;;Surfer软件在土方量计算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讨交流会专辑[C];2003年
5 刘小生;刘传立;;在Arc/Info中建立和应用数字高程模型[A];煤炭资源高效绿色开采与数字矿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潘小多;刘勇;邓天阳;;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道路填挖方边坡自动解析算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王叶飞;;基于DEM的地形曲率计算模型误差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杨毅;;利用晕渲方法,制作新型专题海图[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6年
9 欧业宁;周忠发;龙晓闽;;基于DEM的三维景观模型构建探讨——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10 章毅之;;基于GIS的流域数字划分方法[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二永;数字高程模型的随机误差模型[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亢孟军;数字高程模型不规则四边形网建模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章孝灿;快速高精度DEM生成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张会平;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典型地区晚新生代地貌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孔凡哲;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和流域汇流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6 王轲道;工程影响下的细沙粉沙质岸滩地貌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井立阳;数字化流域水文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李治江;彩色影像色调重建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大学;2005年
9 袁飞;考虑植被影响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赵颖慧;大兴安岭示范区数字林业应用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玉;帽儿山DEM生成的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刘化冰;基于GIS技术的滑坡监测分析及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张瑾玉;三维地质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广宇;数字化测图中DEM生成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任志峰;DEM内插评价模型与应用系统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敏;一种基于OpenGL三维GIS算法及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叶蔚;DEM地形可视性统一分析模型构建与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韩羽;DEM栅格单元异质性对多尺度地形分析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9年
9 金鑫;新安江模型的改进及在浑河北口前流域的应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10 马驰;露天矿精细DEM的生成与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肃研发信息化摄影测量技术[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2 耿汉文 黄水清;江苏省数字高程模型通过验收[N];中国水利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刘云珠;为数字延吉打“地基”[N];延边日报;2009年
4 万幼川 张永军 刘良明 沈翔;摄影测量学科进展与展望[N];中国测绘报;2010年
5 吉林省第二测绘院;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测绘队伍[N];中国测绘报;2009年
6 记者 顾开建;夯实数字宁波基础[N];中国测绘报;2003年
7 刘海岩;七项测绘行业标准发布[N];中国测绘报;2010年
8 记者 刘小荣;“数字南昌”助推省城信息化[N];江西日报;2006年
9 记者 秦幸福 通讯员 潘宝玉 房莹;低空无人飞艇快速航测大地[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安利;“神州遨游”助力国家文化地图工程建设[N];中国测绘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