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马述忠冯晗  
【摘要】:本文计算了1994—2008年中国农业生产率及其组成部分的演化情况,确认了效率和技术演化趋势在长期内的差异。随后,利用计算所得的效率和技术变化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了差异之原因所在,特别关注了开放在其间所起到的作用。研究发现,开放所带来的技术和效率增长红利对人均耕地更多、粮食种植比例更高的地区更为有利,而开放也放大了工业、投资和政府干涉对农业生产率的负外部性。研究同时也发现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对开放环境下农业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结果强调了对效率的重视、对开放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重新认识和对农业长期政策的重新审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会清;唐海燕;;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2 雷小清;;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业“成本病”的影响研究——基于OECD国家生产率的增长核算分析[J];财经论丛;2011年04期
3 张姣芳;姚晓萍;;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评价[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4 "我国工业生产率增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李健;;我国工业生产率增长影响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2011年07期
5 段美宁;房斌;廖华;;中国区域GDP发展质量评价——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研究[J];中国能源;2011年06期
6 张建民;程亚亭;台晓东;;城市紧凑度与城市生产率增长实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8期
7 戴魁早;;中国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的生产率效应[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8 屈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6期
9 陈立龙;;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效应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8期
10 孙庆峰;张利群;;技术进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11 赵丽娜;;试论新时期我国技术进步过程中实现就业增长的对策选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2 盛欣;胡鞍钢;;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人力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9个省的面板数据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6期
13 李激扬;;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4 宋亮;;能源不可再生条件下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15 贺建风;黄钦炼;;城市化、技术进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16 姜磊;季民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基于岭回归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17 刘洪银;;技术进步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和机理[J];软科学;2011年07期
18 张杰;;中国医药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19 任小军;;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互动机制[J];经济纵横;2011年08期
20 张静;;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述忠;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李强;聂锐;;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级工业生产率增长——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谷成;冯中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变迁与分解——转型期DEA视角的实证分析[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5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李娅玲;;如何保持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从索洛增长模型的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7 李桦;姚顺波;刘广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全要素生产效率实证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崔友平;;技术进步促进就业的理论、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9 魏建新;;降低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的实践[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魏建新;;武钢“十一五”前两年节能的实践[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于向光;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晓华;中国贸易增长模式的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傅东平;中国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卢忠宝;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许春明;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李尚骜;内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中国金融发展与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陈家雄;效率、技术进步与开发区生产率增长[D];南开大学;2009年
3 杨薇;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金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吴孔丽;武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吴丹;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不同R&D对制造业影响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徐贵林;西柏坡电厂基于技术进步的循环经济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志斌;江苏制造业结构变动与生产率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高峰;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实证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 祝思宁 编译;英国提出靠通讯技术进步建设“低碳交通”[N];中国交通报;2010年
2 方杰平 记者 曹吉根;检测技术进步带动产品变“绿”[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雪山 王南桂;加快企业改革和技术进步[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王燕坊;郑京海: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一个生产率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抓好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装备发展 推动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N];中国电子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朱以师;孙克放:技术进步推动中国人居[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7 记者 尹乃潇;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进步来推动[N];经济参考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珂;为有源头活水来[N];抚顺日报;2007年
9 李禾;推动技术进步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N];科技日报;2007年
10 省政协常委、致以党省委副主委 肖培树;实行一票否决制推进节能技术进步[N];联合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