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艳;;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分析[J];中学教育;2003年07期 |
2 |
曾伏虎,李进新;校本课程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6期 |
3 |
张荣芝,吴洪建,张勤国;谈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4 |
刘海军;浅析我国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3年05期 |
5 |
李敏;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困境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06期 |
6 |
李志宏;校长与校本课程开发[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2期 |
7 |
瞿葆奎;;中小学怎样理解和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评介[J];博览群书;2003年11期 |
8 |
朱向阳;;校本课程开发需写好三篇文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3期 |
9 |
龚勋;校本课程开发刍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10 |
袁作钰;校本课程开发十大误区[J];教学与管理;2004年22期 |
11 |
谢美英;浅议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及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
12 |
王宇清;校本课程开发热的冷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0期 |
13 |
李玉珠;;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整合的探索[J];中小学管理;2006年11期 |
14 |
韩延伦;;当前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及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4期 |
15 |
张美峰;孙启进;张万波;;植根式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6年07期 |
16 |
杨彬;;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6年10期 |
17 |
刘海军;;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J];科技信息;2006年S4期 |
18 |
余雪春;;当前校本课程开发负效应及其根源[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1期 |
19 |
赵莹;梁雪斌;;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三维透视[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6期 |
20 |
谢淑海;;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