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其在博物馆的展示形式初探
【摘要】:兰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物质文化遗产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兰溪市文化部门自2003年起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抢救性、地毯式的文艺普查,发现并整理 "兰溪滩簧"、"断头龙"、"粮食砌"、"銮驾"、"诸葛后裔祭祖"、"贝雕"、"根雕"、"畲族祭祖舞"等民间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等1094项,其中重点项目139项,就其表演手法和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工艺技能类、表演类、民俗民风类、民间口头文学等四大类,在传统综合型博物馆中,可以分门别类、因地因事制宜,采取实物陈列、录音录像展示、网络系统下的电子游戏、图片展示、三维动画短片、真人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兰溪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达到保护、展示、传承、发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