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中医“证”的相关性及证治规律研究
【摘要】:目的针对哮喘传统辨证施治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复杂证型的需要,初步探讨哮喘中医证的相关性、常见证候以及构成规律和治法,全面客观揭示其规律与客观存在的依据,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设计临床流调表和证效观察表,共观察病例2733例,涉及261项可能有关联的因素,对哮喘的中医辨治进行大样本、多层次研究。结果在哮喘急性发作期证的相关性研究中,对发病诱因、季节以及昼夜时间节律、主症、次症、伴随症、舌象等9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261个因素中筛选出构成哮喘证型的关联因素48个,构建出六个证型:热哮证、寒哮证、少阳郁热证、肾虚寒哮证、肾虚热哮证、寒热错杂证,并采用清肺渗湿法、和解少阳法、补肾清肺法、补肾散寒法分别对热哮证、少阳郁热证、肾虚热哮证、肾虚寒哮证进行论治,疗效显著。缓解期证的研究中,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的暴露率的分析及两组间各"证"的分析显示,实验组485例中,能构成肺、脾、肾虚"证"的共计72例,占14.85%。对照组5 19人中能构成肺、脾、肾虚"证"的共计42例,占8.09%。两组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确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六个证型,其中首次提出哮喘急性发作期"少阳郁热证"、"肾虚寒哮证"、"肾虚热哮证"的新证型;提出了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清肺渗湿法"、"和解少阳法"、"补肾散寒法"、"补肾清肺法"的新治法。哮喘缓解期按传统的肺虚、脾虚、肾虚辨证实难以偏概全;"肾虚质"是哮喘发病的内在基础,"大鱼际掌纹特应征"是肾虚质的外在表现;提出哮喘缓解期应立足于体质辨证,进行"辨体质施治"的新观点。
|
|
|
|
1 |
丁良能;姜浸衣服治哮喘[J];中国食品;1986年11期 |
2 |
陈吉生;林品珍;;针灸治哮喘的经验介绍[J];山西中医;1988年06期 |
3 |
何惠娟;针刺治疗哮喘68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4年S1期 |
4 |
肖彦玲,马秀清;哮喘妙用水蛭粉体会[J];河北中医;1994年05期 |
5 |
刘永锋;气功治愈了哮喘[J];气功;1994年03期 |
6 |
伍耀衡,刘丰,林琳,罗海英;支气管哮喘病机探讨[J];新中医;1995年S1期 |
7 |
曹宏,张亚荣;小儿哮喘辨治体会[J];河北中医;1997年05期 |
8 |
哈木拉提,庞辉群,杜布洛文D.A,弗达斯耶夫;圣·彼得堡地区哮喘病的中医辨证[J];新疆中医药;1997年03期 |
9 |
罗永莉;针灸背俞穴治哮喘一例[J];针刺研究;1998年03期 |
10 |
饶德留;哮喘病治疗浅识[J];江西中医药;1999年03期 |
11 |
施华,赵争;哮喘辨证施护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0年03期 |
12 |
刘勇;食疗治哮喘验方六则[J];农村新技术;2001年09期 |
13 |
夏以琳,施红,张颖;活血化瘀与哮喘的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4 |
王烈;哮喘苗期辨治经验举隅[J];山西中医;2002年06期 |
15 |
张伟,赵燕,扈新刚;哮喘病中药治疗与组织相容性复合体[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1期 |
16 |
邹桢,邹瑢;西药穴位注射兼服中药治疗顽喘举隅[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7 |
李友林,郭亚红,符思,王微,韩春生,杨道文;论哮喘病证急性发作的病机[J];河北中医;2004年07期 |
18 |
;老年性哮喘食疗五法[J];长寿;2005年02期 |
19 |
赵婧;韩新民活血通腑法治疗小儿热性哮喘学术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03期 |
20 |
李永刚;;伏灸法治疗哮喘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3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