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桂龙牡汤合并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并发抑郁探讨
【摘要】:目的观察柴桂龙牡汤合并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并发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得分18分患者104例,将10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其中柴桂龙牡汤组35例,黛力新(DEANXIT)组35例,为治疗组;常规治疗34例,为对照组,柴桂龙牡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并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AMD17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结果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柴桂龙牡汤组与黛力新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柴桂龙牡汤治疗PSD的抗抑郁疗效及神经功能疗效比较:柴桂龙牡汤及黛力新组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桂龙牡汤合并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治疗中风并发抑郁,并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
|
|
|
|
1 |
张俊平;解庆凡;;气虚病机对中风病康复过程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05期 |
2 |
齐晴;;轻微的中风症状不可忽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6期 |
3 |
陈炜;吴林;刘泰;黄立武;古联;何乾超;;规范化三期康复干预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J];广西中医药;2011年02期 |
4 |
周筱斋;;通腑祛瘀、清化痰热疗中风[J];江苏中医药;1985年10期 |
5 |
吴飞,杨丽华;杨继洲中风病防治探要[J];四川中医;1990年03期 |
6 |
王占华;;试论痰瘀互结与中风[J];陕西中医;1990年02期 |
7 |
张立平,张鲁宁;从内风特性谈中风发病与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8 |
胡建妙;家有中风病人[J];中国保健营养;1996年06期 |
9 |
申太玉,申锦林;中西医结合诊断中风病的思路和方法[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11期 |
10 |
陈海燕,金杰,张荣欣,张学文;王清任对中风病的贡献[J];现代中医药;1997年05期 |
11 |
;中风偏瘫分九型 一症一药显效能——记中风病专家殷西文大夫[J];中国保健;1997年05期 |
12 |
陈荷兰;中风病辨证施护[J];广州医药;1998年06期 |
13 |
黄燕,卢明;刘茂才教授论治中风病见解[J];新中医;2000年07期 |
14 |
周迎春,邵念方;试论“血不利则为水”与中风病急性期[J];中国中医急症;2000年05期 |
15 |
冯学功,刘茂才;中风病从毒论治研究概述[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06期 |
16 |
李瑛;中风病发热证治九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07期 |
17 |
倪彦华,刘凤玲;中风病人的心理疗法[J];职业与健康;2001年10期 |
18 |
丁元庆;对火热致中学说源流与现状的考察及认识[J];中国中医急症;2001年02期 |
19 |
王洪俊;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中风病51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2年06期 |
20 |
张晓彤,强宝全,荆象德,苗丰华,苗青,赵荣,刘成华,贾雪莲,郑丽慧,殷风新,梁保义,雄飞,丽霞;专病笔谈——中风病(1)[J];中国针灸;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