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循证医学看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实践
【摘要】:出自《黄帝内经》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来认识,它能指导临床诊疗中对病程传变、病症转归、病位分析的把握,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一种高度体现中医治疗特色的诊疗模式,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应用。"治未病"作为一种高度体现中医治疗特色的诊疗模式,尚未得到应有的深刻认识,其科研思路有待拓展,而中医循证医学研究表现出一种由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迈进的趋向,为中医临床实践向循证医学证据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当代循证医学目标具有一致性;中医"治未病"临床实践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意义;现代科研可提升"治未病"临床实践之循证医学证据等级。
|
|
|
|
1 |
肖燕;;从循证医学看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实践[J];湖南中医杂志;2010年02期 |
2 |
王晓忠,曾斌芳,黎耀东;应用循证医学发展中医药[J];新疆中医药;2004年06期 |
3 |
卢依平;;循证医学对中医“证”研究的启示[J];中医杂志;2005年03期 |
4 |
陈遂生!450002,安丽!4500001;循证医学引入对中医辨证思维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01年01期 |
5 |
刘屹,吴滨,刘巍,何竟,王明碧,黄长琼,张琪蓉,高仲伦;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防治性研究文献评价[J];中国针灸;2002年02期 |
6 |
李娜,郭继锐,王沛,白芬兰;中医药研究的催化剂:循证医学方法[J];循证医学;2003年01期 |
7 |
梁晓春;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年01期 |
8 |
郭明,严晓燕;循证医学对中医临床研究影响的启示[J];中医药学刊;2003年06期 |
9 |
王侃;阮新民;;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思考[J];中医研究;2011年05期 |
10 |
吴滨,刘屹,何竟;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研究现状及启示[J];针灸临床杂志;2002年10期 |
11 |
景录先;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引入循证医学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年02期 |
12 |
罗滢;;谈中医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的不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07期 |
13 |
王沪荣;;从循证医学看中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11期 |
14 |
陈家旭,王利敏,唐已婷;循证医学对中医临床医学的启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5 |
朱明军,王振涛,史小青,韩丽华,范红玲;循证医学及其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01年06期 |
16 |
李洁;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文献研究[J];中医文献杂志;2002年03期 |
17 |
张霆,戴锡孟,黄文政;对用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中医药治疗再障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7期 |
18 |
高翔;;循证医学与伤寒论[J];陕西中医;2008年04期 |
19 |
申春悌,程志清;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20 |
林素英;浅谈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论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