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针对络病理论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未受到充分重视,亦未形成系统理论体系,遵循中医自身学科发展规律并充分借鉴现代实验技术,开展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提出络病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系统研究络病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在中医发展史上首次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应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研发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实验与临床研究显示出显著效果,充分佐证了络病理论的重要临床价值。
|
|
|
|
1 |
孙钺;宋飞飞;杨世忠;;论络病理论与变应性鼻炎[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07期 |
2 |
刘邦民;张涓;宋联进;高天文;;浅谈络病理论与黄褐斑[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5期 |
3 |
张丰川;;用络病理论诊治皮肤病[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年02期 |
4 |
;络病理论的创新发展[J];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07期 |
5 |
刘翀羽;年莉;;叶天士络病理论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6 |
张小方;云鹰;吕越;;络病理论与小儿紫癜性肾炎的关系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7 |
袁国强;魏聪;贾振华;吴以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络病理论探析[J];疑难病杂志;2007年02期 |
8 |
许善霖;;红斑狼疮皮肤黏膜损害与络病的相关性探讨[J];新中医;2011年02期 |
9 |
薄敏敏;曹克光;;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害从络论治[J];新中医;2008年05期 |
10 |
徐鹏;杨霓芝;;从络病理论探讨肾脏纤维化的病机与治疗策略[J];新中医;2010年11期 |
11 |
王共强;叶群荣;马心锋;;从络病理论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年04期 |
12 |
王笈;武养星;;吴鞠通络病病因学术思想探讨[J];山西中医;2010年04期 |
13 |
奚胜艳;高学敏;张建军;张前;;从中医络病与病络理论认识肿瘤血管生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
14 |
陈金亮,王殿华,张志慧;络病理论与肺纤维化关系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4年03期 |
15 |
王朝阳,衣华强,睢明河,赵建新,马惠芳,谷世喆;络系统与络病理论初探[J];针刺研究;2004年02期 |
16 |
陈金亮,吴相春;从络论治胃脘痛十法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5年01期 |
17 |
苏宝印;王庆利;毕学杰;刘增祥;平阳;;养正消积胶囊治疗胃黏膜不典型增生52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8 |
李晓强;刘春援;;基于络病理论的过敏性紫癜病机探微[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19 |
张磊,赵凯,奚九一;从络病理论探讨脉管病的发病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
20 |
黄源鹏;吴锦发;;中医络病理论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关系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