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分随机共振算法用于中药及复方弱色谱峰检测的研究(英文)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随机共振算法,通过向色谱信号引入一定强度的外加能量场实现多组分弱色谱峰的同时检测。以对位红和苏丹红Ⅰ~Ⅳ为分析对象,对实验信号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避免传统随机共振算法中含量低或响应弱的组分的色谱峰受到抑制的问题,不同浓度样品的弱色谱峰均得到了显著增强。可以预计,多组分随机共振算法将在农药多残留检测以及中药微量活性物质分析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
|
|
1 |
洪筱坤,王智华,李旭;19个大黄样品HPLC指纹谱的比较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年08期 |
2 |
陈立兵;王中华;傅丹丹;凌昳;葛卫红;顾景凯;YORK Peter;邵群;张继稳;;应用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方法评价银翘解毒片的释放特征(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08年06期 |
3 |
冯前进;刘润兰;;方剂:新型多组分反应(MCR)研究及其药物发现的新途径[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4 |
曹俊岭;李祖伦;付强;肖小河;;中药及复方整合作用的研究[J];中草药;2007年01期 |
5 |
项凌飞;张润容;陈海燕;熊敖钢;;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百树真油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09年07期 |
6 |
陈迪钊;陈林;;鱼腥草挥发油GC-MS数据的正交投影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7 |
陈立兵;葛卫红;张继稳;;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状态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年05期 |
8 |
张继稳;陈立兵;顾景凯;葛卫红;杨明;;多组分中药化合物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理论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8年01期 |
9 |
梁军;;双黄连泡腾片质量标准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0年06期 |
10 |
张立庆;程志刚;李菊清;;人工神经网络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中3组分含量[J];精细石油化工;2008年05期 |
11 |
彭莹,王慕邹;用梯度反相HPLC-DAD法分离鉴别异靛甲体外代谢产物[J];药学学报;1990年03期 |
12 |
沈岚;张梁;冯怡;徐德生;林晓;;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谱效关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22期 |
13 |
姚静倩;吴皓;陈蕾;;双壳贝类软体部位活性物质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10期 |
14 |
刘苇;金城;孔维军;王海涛;龚千锋;肖小河;;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牛黄中多种有效成分含量及其质量相关性研究[J];分析化学;2010年04期 |
15 |
徐绍成;周汉林;廖艳云;杨瑞;杨劲松;;黄皮不同部位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与抗菌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11期 |
16 |
张子忠,梁鑫淼,卢佩章;色谱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J];世界科学技术;2001年02期 |
17 |
李莉;丁淑兰;杨宏宇;于淑香;;蛇毒抗栓酶对四种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1989年04期 |
18 |
李章万,郭平;中国药典和日本药局方中生药和生药制剂的指定成分HPLC法含量测定介绍[J];华西药学杂志;1992年02期 |
19 |
陈光明,杨富强,谢汝锦,邵岩,钱晓丽,罗新贵;乳猪胸腺蛋白促细胞增殖效应的实验研究[J];广东医学;1992年06期 |
20 |
汤桂娜,林家源,盛桂云,王保宁;岭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党参中的痕量锰和锌[J];药物分析杂志;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