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叁伍以变”的某些认识
【摘要】:正首先,我们看看"易传"中"叁伍以变"这句话的数理依据,以及"叁"、"伍"的来源及其内涵关系及状态。为了保证我们的推导能符合古人和我们对《易》"道"的共同认识,我们将尽力地符合我们对易理
|
|
|
|
1 |
张延生;;对“叁伍以变”的某些认识[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2 |
高在旭;;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统一体世界观[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
3 |
董建国;舒翔;赵锡宏;袁聚云;;单桩分析的简易理论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
4 |
陈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西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5 |
洪宗国;;新世纪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A];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
6 |
叶任南;;中华道统文化——易占[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
7 |
韩民青;;人:动物+文化[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
8 |
赵明珊;赵怡伟;;睡眠与人体健寿悖论[A];睡眠医学与精神卫生研讨会(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50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5年 |
9 |
姜国柱;;张载关学的思想要旨[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10 |
殷盛明;姜春玲;于德钦;姚齐颖;邹原;;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