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栀子中藏红花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的建立
【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中药栀子中七种藏红花素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抽提溶剂,甲醇。液相色谱:流动相为甲醇:2%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色谱柱为ODS Cosmosil反相C_(18)(5μm,2.0×150 mm1.D.)分析柱;柱温35℃。质谱:电喷雾电离源(ESI),选择性离子监测(SIM)模式。结果:线性范围为1-100 ng(r0.995),日内(n=10)及日间(n=6)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小于5%和7%,回收率95%-106%。结论:本方法选择性强,检测灵敏度高,适用于中药中藏红花素的定量分析及可用于其化学成分的药理及药动学研究。
|
|
|
|
1 |
段启;陈华师;;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栀子中藏红花素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年03期 |
2 |
袁丽华;栀子及其混用品金樱子的鉴别[J];实用医技杂志;2001年05期 |
3 |
贺玉琢;栀子中调控血管系统细胞增殖的物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年03期 |
4 |
盛萍;王新铃;王青;燕雪花;;栀子炒炭前后多糖含量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3期 |
5 |
董婉茹;刘洪毓;丁雅光;王海平;刘树民;;栀子清泄三焦之释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
6 |
付小梅;王峥涛;;栀子中的三萜类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6期 |
7 |
杨颖,赵淑杰,蒋爱品;栀子及不同炮制品中熊果酸含量分析[J];中成药;1996年02期 |
8 |
刘璇;钱之玉;付健;;西红花甙-Ⅰ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年12期 |
9 |
申玉华,孙银姬,于文静,叶雪莹,翟宏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药材及其制剂中栀子甙的含量[J];中国药品标准;2001年03期 |
10 |
李葆华;栀子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4年06期 |
11 |
李慧芬;张学兰;;栀子不同炮制品中绿原酸含量比较[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
12 |
张蕴铭;中药处方调剂中的非标准现象应该规范[J];中国药房;1995年04期 |
13 |
黄惠宏,杨德忠,邹瑞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中熊果酸的含量[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年02期 |
14 |
黄继全;;栀子的炮制工艺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7年05期 |
15 |
刘瑛;张浩;;RP-HPLC法测定栀子中西红花苷-1和西红花总苷含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7年06期 |
16 |
陈阳;孙志勇;张浩;蔡乐;蒋李娟;许辉川;;HPLC和UV对比测定栀子和西红花中西红花苷的含量[J];食品工程;2009年02期 |
17 |
程宏霞;;栀子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0期 |
18 |
姚全胜,周国林,朱延勤,潘玉英,胡俊鋐,薛慧中,张勤;栀子抗炎、治疗软组织损伤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1年08期 |
19 |
胡南;清热排毒山栀子[J];药膳食疗;2004年03期 |
20 |
王永宏;苏建;王建芳;廖勇;冯杉;孙启玲;;栀子中京尼平苷的微生物转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