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的古代用药规律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古代文献中治疗臌胀的方剂和药物的配伍规律,推论与之相应的病因、病机学说和证治理论。方法:本研究以汉代至清代中医文献所载治疗臌胀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在电子出版物《中华医典》光盘中根据检索词"臌"、"鼓"、"蛊"、"胀"在全文区中检索并筛查出臌胀的相关文献,收集比较完整的古代中医文献中治疗臌胀的方药资料,以方药使用为线索,运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对治疗臌胀的高频数药物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药物功能分类按照《中药学》(六版)教材。结果:随着医学研究逐渐深入,离现代越近,方药数量逐渐增多,辨证治法也是逐渐丰富,从用药规律上看,从开始的泻下药、利水药为主,逐渐转变化补虚药、健脾药等药为主,在治法上看,从以祛邪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扶正祛邪相结合的方法。结论:随着人们对臌胀认识的深入,历代在治法方药上呈一定规律改变。
|
|
|
|
1 |
钟赣生;王茜;;合理使用补虚药[A];合理用药及新药评价专题研讨会日程安排与论文摘要[C];2010年 |
2 |
池晓玲;蔡高术;萧焕明;;臌胀的古代用药规律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
3 |
张晓峰;赵永奇;;论补虚药的合理应用[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4 |
黄穗平;吴庆和;;痞证辩证方药纵向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5 |
黄穗平;黄俊敏;;胃痛辨证方药纵向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
6 |
黄穗平;黄俊敏;;胃痛辨证方药纵向研究[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
7 |
杜宝新;许浩游;郑瑜;卢明;;古代辨治痿病方药规律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
8 |
任甘雨;黄穗平;;嘈杂证中医古代方药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
9 |
姚美村;乔延江;;中药药性量化方法对补虚药功效归类影响的KDD研究[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
10 |
杜宝新;许浩游;贾妮;;历代“痿病”文献的用药规律分析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