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王永炎  
【摘要】:正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时代的主题;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应融入非线性复杂性科学;医学科学则以科学的成就、精神来体现人文的关怀。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为人文奠基,认为为科学导向,科学人文合而不同,互补互动。中医药学是科学人文水乳交融的学科,他体现了中医学原创思维、原创成就与原创的优势。周光召先生曾提出:"中医学有理论,中医理论是现象理论,一是指导实践,二是原创思维。"诸如:"恬淡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永炎;;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舒鹏,刘沈林;用还原论的方法研究中医是中医的必由之路[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20期
3 方向明;;经络实质研究方法浅谈[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4 王众;中医学方法论第八讲——中医哲学观的原则及其思维方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1988年01期
5 曹东义;;系统视野看中医的科学性[J];中医药通报;2011年02期
6 王永炎;张启明;;中医研究应进行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7 王小祥;;论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系统观[J];光明中医;2009年07期
8 马淑然;肖延龄;;肾本质研究思路[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9 袁成民;;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思路亟需调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12期
10 郭菊清;黄海丽;黄雅慧;;情绪因素与慢性胃炎[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1 祝世讷;刘持年;;中药方剂原理的现代认识[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12 方皓;;中医、中药学的科研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访谈录[J];中国医疗前沿;2007年03期
13 尹仁芳;崔蒙;;扩宽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年04期
14 梁珂;舒志军;;关于中医融入系统医学的哲学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年02期
15 陈曦;;基于整体观之上的中医学分析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年06期
16 田福玲;;六经辨证的系统论浅析[J];河南中医;2008年01期
17 徐卫东;范永升;;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6期
18 徐卫东;范永升;;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05期
19 蒋力生;;正本清源,任重道远[J];江西中医药;2007年10期
20 苗芳芳;刘骏峰;金新政;;信息科学研究范式的构建及其对中医学的启示[J];医学信息;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炎;;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2 谷峰;;系统论思想与中医整体观之比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葛恒君;;针刀医学诊治疾病思维模式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九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高影;;中医药的研究思路[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5 张彬;曹晓岚;;从系统论探讨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神经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6年
6 蔺志华;;系统论视野下传统养生的再认识——兼论健康自我管理系统的构建[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苏云放;;论膜原的中介效应——从系统论的一个焦距揆度膜原[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8 高炜;;系统论对还原论的挑战——以中西医的比较为例[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邢玉瑞;孙理军;;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讨[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全兴;;中医学与美学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晓男;论中西医学的范式差异及中医现代化[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超中;《黄帝内经》的道与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于智敏;中医学之“毒”的现代诠释[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4 张春月;五脏概念的中西医比较与中医跨文化交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李翠娟;中医证本质研究思路的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闫晓宇;六极学说源流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7 郑毓新;玛雅医学及其与中医学的初步比较[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8 陈丽文;太极图—球的演进与互补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陈曦;《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10 付渊博;中医综合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及主要结局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雪亮;《伤寒论》六经的系统模型本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高炜;现代西医与传统中医医学模式之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薛绯霞;基于集合理论的经络实质问题探讨[D];暨南大学;2009年
4 徐峰;中医学的科学哲学反思[D];长安大学;2008年
5 王伟亮;有关中医问题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李娟;建立危重病中医评分量表的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刘莹;瑜伽与中医养生的比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白尚冰;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思想探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刘明海;“废止中医案”与上海中医界的图存抗争[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孙维源;计算机技术对中医卒中单元建设的应用价值[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王庆其;用科学的观点认识中医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盛增秀;中医学是一门原创学科[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孟庆云;造化生生自机缘[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张明雪;《临床中医内科学》学习心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陈金伟;夏日养生4宜[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方宁 卿立金 李荣 凡人;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线[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刘鹏;对中医学起源的再认识[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关系研究”不应脱离“实体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盂庆云;中医学中的数学文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