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疗效,提高对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儿中男5例,女7例,年龄2~9岁,首发症状发热8/12例(66.7%),伴头痛、呕吐3例,伴咳嗽4例,皮疹1例;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4/12例(33.3%)。既往有明确鸽子接触史者4/12例(33.3%)。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6/12例(50%),肝脾肿大5/12例(41.7%),浅表淋巴结肿大3/12例(25%)。辅助检查:白细胞升高8/12例(66.7%),减低1/12例(8.3%),正常3/12例(25%),C反应蛋白(CRP)、血沉增快12/12例(100%),G实验(血(1,3)-β-D-葡聚糖检测)均为阴性,GM实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阳性2/12例(16.7%),骨髓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6/12例(50%),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12/12例(100%),血培养阳性6/12例(50%),脑脊液培养阳性5/12例(41.7%),3/12例(25.0%)患儿CD4~+T细胞比例低于20%,1/12例(8.3%)补体C_3下降至0.59g/L,HIV均为阴性。治疗:应用两性霉素B(AmpB)+5氟胞嘧啶3例,AmpB+氟康唑3例,AmpB+5氟胞嘧啶+鞘内注射AmpB1例,AmpB+氟康唑+鞘内注射AmpB4例,AmpB+氟康唑+5氟胞嘧啶+鞘内注射AmpB1例。疗效:治愈5/12例(41.7%),好转3/12例(25.0%),死亡或自动出院4/12例(33.3%)。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确切。
|
|
|
|
1 |
祝墡珠,诸骏仁;隐球菌性脑膜炎22例临床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
2 |
梁敏奇,梁伶;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3 |
鲍晓红,张天奇;思维局限 眼痛医眼──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经过[J];新医学;2000年02期 |
4 |
郑建仲;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J];新医学;2000年11期 |
5 |
杭小锋;徐文胜;顾菊林;;隐球菌性脑膜炎48例临床及预后分析[J];上海医学;2008年11期 |
6 |
叶赛娟;隐球菌性脑膜炎一例护理体会[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
7 |
魏国兰;刘建仁;;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医学;2008年07期 |
8 |
尹春煜
,卢洪洲,石尧忠,翁心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J];新医学;2001年12期 |
9 |
廖建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耳科临床表现[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
10 |
赵宏文,郭毅;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
11 |
李国芬;闫丛临;;隐球菌性脑膜炎11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11期 |
12 |
杜曾庆;杨震;刘国英;;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
13 |
翟玉峰,张怀宏,张保朝;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1994年05期 |
14 |
李庆兴,王邦松;隐球菌性脑膜炎24例临床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年03期 |
15 |
李明
,徐学聚,韩广莲;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误诊分析[J];中原医刊;2002年04期 |
16 |
何雅億;李瑛;成梅初;朱笑萍;周乐天;彭佑铭;刘伏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道[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08期 |
17 |
罗章炎;朱师晦;彭文伟;沈振黄;;两性霉素B治疗新形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告[J];广东医学;1964年S6期 |
18 |
董志云,夏俊娣,赵久玲,于森,王永其;隐球菌性脑膜炎两例误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1999年03期 |
19 |
茅正昌;隐球菌性脑膜炎23例分析[J];中原医刊;2000年02期 |
20 |
王钰,李粉玲,张锦妮;两性霉素B对小儿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