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向莉,刘世英,江载芳;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变化[J];中华儿科杂志;1998年06期 |
2 |
吕晓东,刘加良;呼出气冷凝液一氧化氮检测在评价气道炎症中的作用[J];临床肺科杂志;2004年06期 |
3 |
赵亚群;轻度哮喘患者呼出气NO、痰嗜酸粒细胞和乙酰甲胆碱反应性之间的相关性[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8年04期 |
4 |
张荣葆;哮喘患者呼气中NO的增加量[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4年02期 |
5 |
温志红,尹瑛;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广西医学;2000年04期 |
6 |
杨印楼
,曹巧云;哮喘患者呼出气中一氧化碳增加[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8年02期 |
7 |
邓同乐,吕光荣,管建红;一氧化氮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8 |
许金美;采集呼出气冷凝液的简易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11期 |
9 |
于海建!730000;一氧化氮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0 |
徐远达
,郑劲平,陈顺存,钟南山;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化学发光法检测及临床应用[J];新医学;2002年05期 |
11 |
吴莪如;呼气中NO的检测和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7年06期 |
12 |
徐劲松,蔡绍曦;一氧化氮在哮喘气道高反应性信号转导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2年12期 |
13 |
;呼出气一氧化氨水平在有呼吸道症状的学龄前儿童群体间的显著差异[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8年03期 |
14 |
杨海力 ,王绪绍;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的内源性酸化[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年02期 |
15 |
张曼林,汤兵祥;哮喘患者血浆内源性一氧化碳的水平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年02期 |
16 |
金合林;氨苄青霉素引起哮喘发作1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
17 |
张亨菊,张耀;血浆前列腺素测定在哮喘患儿中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1996年04期 |
18 |
李川宝,王衷众,黄开平;儿童哮喘的胸片评估[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19 |
钟南山;支气管哮喘防治研究近况及展望[J];新医学;1997年07期 |
20 |
李强,姜斌,刘忠令,张世明,孙德明,张殿尧,刘燕燕,肖现文,李平升;T淋巴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白细胞介素-4与哮喘发病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1997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