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方艳秦乃姗  
【摘要】:正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对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腺体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影响,以及正常乳腺腺体与乳腺癌灶ADC值对化疗药物反应性的差异。方法:搜集已确诊为乳腺癌并行NCT(均采用TA方案)者16例,采集其NAC前、NAC第二周期后及NAC第四周期后MR图像,分别测量癌灶及健侧乳腺乳晕后方腺体致密处(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并计算NAC四周期结束后癌灶和正常腺体平均ADC值较NAC前的变化率。对NAC前、NAC第二周期后及NAC第四周期后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进行配对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武刚;牛媛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42例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年06期
2 王启船;孙晓;王青;;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手术的影响及其近期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年01期
3 陈馨;王雪晨;姚永忠;仇毓东;袁毅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86例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年01期
4 黄平;莫军扬;任占平;;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生物标志物变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年02期
5 孙晶波;任云会;李文庆;;FEC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6 聂建云;邹天宁;陈德滇;陈文林;;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TNM分期及术后治疗方案影响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2期
7 王冰涛;马向涛;姚金华;余力伟;;术前ET与CEF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07年11期
8 王雪涛;;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乳腺癌6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7年22期
9 刘建志;彭仕骏;许小勤;吴俊波;;新辅助化疗对提高Ⅲ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7年07期
10 黄兴伟;张功亮;;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08年06期
11 王承正;毛书明;崔树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05期
12 李学斌;王凯;;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0期
13 林其声;施雄文;徐书楷;蒋新宇;;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ki67、cox-2、p53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24期
14 李怡;吴涛;尹国武;杨华光;杨艳红;;TA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03期
15 邓元;于韬;罗娅红;邬晓明;那丽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J];当代医学;2010年10期
16 李宏江;敬静;汪静;陈琳;吕青;赵扬冰;;Ⅳ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J];西部医学;2006年01期
17 赵刚;蔡海峰;刘远延;潘惠承;;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血清扩散因子水平测定的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6年02期
18 任达福;曾庆良;杨伟明;;艾素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体会附40例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9 徐向辉;龚卫东;;乳腺癌CEF方案新辅助化疗26例临床观察[J];交通医学;2008年03期
20 魏文嵩;熊秋云;王安安;刘秋明;;吡柔比星联合化疗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艳;秦乃姗;;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正常乳腺腺体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叶争渡;;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中的应用[A];2008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周美琪;邓甬川;;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ER、PR、HER-2表达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年会暨温州医学会肿瘤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孙终霞;陈方红;洪小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疗效[A];2008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婷;;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现状[A];西部地区肿瘤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葛郁荣;;数字乳腺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两者结合应用对乳腺癌并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监测价值[A];2010年贵州省医学会超声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郭丽;秦乃珊;王霄英;武春雪;蒋学祥;;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MR表观扩散系数变化与临床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关晏星;雷秋模;熊秋云;曹亚丽;朱传明;杨晓青;王莉;张青;翟伟;吴小波;张庆;武彪;欧阳军;熊立跃;;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99m)Tc-M1BI摄取与预后因素关系[A];首届全国分子核医学暨分子影像学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9 王艳滨;陈敏华;张晖;严昆;廖盛日;王天峰;林本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声像图变化的意义[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冯彦林;鲁胜男;温广华;;~(18)F-FDG PET/CT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自噬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D];复旦大学;2012年
2 何海飞;蛋白质指纹图谱在乳腺癌个体化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佳玉;TOP2A基因扩增与乳腺癌含蒽环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张丝媛;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尹波;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MRI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廖宁;基于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个体化新辅助治疗及多基因表达谱检测预测疗效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姜支农;雌激素受体α66与乳腺癌化疗耐药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仁知;3.0T MRI评价与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陶雅军;乳腺癌干细胞发生机制的实验与临床病理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10 吴艳萍;细丝蛋白A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性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岩琳;超声对恩度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李越;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诊断乳腺癌及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跟踪的价值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思奇;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4 黄郴;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 RNA检测对新辅助化疗效果监测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5 杨渊;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6 哈森高娃;乳腺癌TA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永德;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及预后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黄国萍;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近期疗效的临床观察[D];浙江大学;2010年
9 颜宝云;动态增强磁共振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钦传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和C-erbB-2的表达及与病理学反应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步月;专家:乳腺癌患者应避免过度治疗[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记者 姬薇;我国乳腺癌患者九成“一刀切”[N];工人日报;2010年
3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兵河;三原则应对“中国特色”乳腺癌[N];光明日报;2010年
4 记者 顾泳;乳腺癌近十年发病率增47%[N];解放日报;2010年
5 张献怀;治疗乳腺癌局部溃烂有新招[N];健康报;2010年
6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石远凯;乳腺癌有“中国特色”[N];健康时报;2010年
7 刘沙沙;个体化管理是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的最佳途径[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慕欣;治疗年轻乳腺癌,应考虑得更多[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保健时报记者 何召霞;乳腺癌为何偏爱亚洲女性?[N];保健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朱国旺;对乳腺癌患者行切乳手术要慎重[N];中国医药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