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并发脊髓缺血的护理

杨满青  林丽霞  
【摘要】:正目的:总结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并发脊髓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2002年12月~2010年12月37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例术后并发脊髓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主要护理措施包括:①对可能发生脊髓缺血的高危患者,加强护理评估及观察,在术后晶初几个小时内和几天内除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肢端血运情况以外,还应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活动及排便情况。尤其是术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利新,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赵珺;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对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附21例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年05期
2 林世红;;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病人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08年31期
3 景在平,包俊敏,周颖奇,赵志青,徐斌,冯翔;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1期
4 迟洛英!100071北京,张维东!100071北京,宋宁!100071北京;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继发性高血压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7期
5 冯翔!200433上海,景在平!200433上海;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迟发肾动脉闭塞1例报告[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年09期
6 景在平,冯 翔,包俊敏,赵志青,赵珺,曲乐丰,陆清声,冯睿,黄晟,叶必远;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附91例临床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7 崔会丽,张维,郑霄,贾宏,李婷;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J];现代护理;2003年09期
8 李晓兵,田建明,王培军,张庆伟,王敏杰,萧毅,左长京,毕永民,史丽静,李树平;多层螺旋CTA:不同重建方法在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3年01期
9 何文凯,何兆初,王玮,梁刚;不同类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疗效比较[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蔡福合;李晓东;卢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1例[J];疑难病杂志;2008年10期
11 宁力清;;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年S1期
12 景在平,赵珺,王振堂,叶华,包俊敏,赵志青,徐斌;DSA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1期
13 刘建林,屈根学,张勤奕,孟欣,王兰,李桂肖,袁健丽;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14 赵志青,景在平,包俊敏,赵珺,冯翔,陆清声;不使用造影剂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年01期
15 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髂内动脉直接开口于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年01期
16 冯睿,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冯翔,陆清声,黄晟;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截瘫的预防对策[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年04期
17 刘彩云,杜佩坚,郑海银;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护理[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18 史信宝;邵国丰;毛争春;;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6年09期
19 景在平,冯翔;主动脉夹层微创腔内治疗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4年02期
20 陈海香;;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23例术中配合及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满青;林丽霞;;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并发脊髓缺血的护理[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荆全民;韩雅玲;王效增;栾波;邓捷;王祖禄;王冬梅;王守力;刘莹;李菲;;78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经验[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3 荆全民;王效增;韩雅玲;栾波;邓捷;刘小江;金红旭;;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0例[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宋启民;费昶;;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缺血预警标准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刘俊;陈进华;;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左右颈总动脉转流、腔内隔绝术的麻醉[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安桂香;;微创介入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护理体会[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康东弘;;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护理[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周瑾;;腔内隔绝术治疗动脉瘤的观察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赵宝珍;白冰;王茵;曲乐丰;贾庆帅;;超声实时造影对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检测分析[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10 廖进民;叶赤;谢玲;蔡康荣;李忠华;黄文华;钟世镇;;脊髓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和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灵芝;蛛网膜下腔细胞因子转入防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2 苏斌虓;内源性大麻素在远程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脊髓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王海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上调蛋白α-tubulin、NF-M和NF-L鉴定与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崔佳森;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瘤体重构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丁倩;七氟烷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刘宁宁;脊髓缺血性损伤和保护分子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熊利泽;脑和脊髓保护新措施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8 梁益建;脊髓进行性压迫致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9 王正锋;SUMO2/3基因对神经细胞生长的调控及在缺血神经细胞中表达变化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陆清声;腹主动脉瘤形成机制中血液动力学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玮;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宋启民;不同水平永久性脊髓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评估和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3 庄健;带气囊导管构建脊髓缺血模拟再灌注与缺血分离模型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袁毅;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回顾及中期随访[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王颖;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效果的对比研究[D];青海大学;2012年
6 郑富臻;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近、中期疗效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7 相金燕;携载药物的腔内隔绝术用织物的研制[D];东华大学;2004年
8 季一鸣;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孟斌;低温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03年
10 雷毅;电针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试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外一科 李华;间歇性跛行当心脊髓缺血[N];健康时报;2008年
2 张强;腔内隔绝术使胸主动脉瘤瞬间奇迹般消失[N];科技日报;2007年
3 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 张望德;腔内隔绝术治愈胸腹主动脉瘤[N];保健时报;2009年
4 李阔;山西完成“假性动脉瘤腔内隔绝术”[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章希炜 董剑;手术有了三大变化[N];健康报;2007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赵晴晴;装个盾牌治主动脉夹层[N];健康时报;2010年
7 一诗;一位专门拆除体内“炸弹”的将军教授[N];科技日报;2008年
8 ;腔内微创治疗动脉扩张病[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 张雷景在平;腹主动脉瘤需手术[N];健康报;2007年
10 肖锋 宋波;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不定时的炸弹[N];大众卫生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