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抗环瓜氨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闫吉  田杰  
【摘要】:正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RA患者、非RA的其他风湿患者、健康人进行ELISA法CCP抗体检测和速率散射比浊法RF检测。结果CCP抗体、RF对RA敏感性分别为78.2%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东仪;程鹏;李姝玉;李卓伶;白凤鸣;沈杰;丁琴;连艳玲;徐列明;聂红;;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免疫学;2010年04期
2 孙才;包颖;石豪;王立秋;李百慧;;8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三种自身抗体的测定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21期
3 张慧;毛朝明;蒋茜;仝佳;王胜军;邵启祥;许化溪;焦志军;;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和白介素-17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4 唐深渊;;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年04期
5 ;什么是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J];中国临床医生;1999年08期
6 钱明;袁君君;郭兆旺;舒晓春;;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12期
7 卿之驹,秦立新,蒋洪敏;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和IgA-RF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14期
8 陈绩才;林秋强;陈韧;林玉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环瓜氨酸肽、角质蛋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相关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9期
9 刘婷;谈文峰;张缪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江苏医药;2010年15期
10 林振忠;明德松;陈婉花;;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监测性能的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8期
11 李雁丽;顾美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可溶型不规则趋化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12 代平;刘文庭;;复方雷公藤茶饮剂治疗类风湿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26期
13 蔺昕;宗扬勇;吕连峥;;3种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17期
14 张卓莉;;问与答[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年05期
15 陈凤英;刘晓丽;蔡军;;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16 姚万仓;武华;厚胜利;周志祥;高占珍;兰振仓;张建刚;;雷公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6例疗效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7 吴风;沈洪远;丁卉;;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作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标志物的可行性[J];职业与健康;2010年21期
18 黄安斌,余立凯,沈凌汛;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和IgA-RF的临床意义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4期
19 滕银成;;妊娠与类风湿关节炎[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年06期
20 鲁丽;陈艳林;周唯践;;三七治疗尪痹“通则不痛”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和鸣;;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与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2 涂胜豪;;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困境与对策[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谢燕;叶志中;尹志华;;不同剂量依那昔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满意;;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症状的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玲;李莉霞;;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A];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0年
6 杨梅;袁丽;付秋蓉;;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艳芬;;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评价[A];玉溪市第十三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郑琴;朱跃兰;侯秀娟;;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A];世界中联第三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魏伟;张玲玲;肖峰;徐建华;吴成义;李兴福;李向培;张缪佳;贾云;;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Ⅱ期临床试验[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琴;;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92例[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莉萍;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付敏;解脲脲原体感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静;TNF-α对类风湿关节炎P-糖蛋白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韩尽斌;养阴清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何羿婷;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侯丽萍;从临床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7 赵毅;青藤碱对RA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李萍;调节性T细胞异常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简任佑;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初步研究及通痹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唐碧霞;滑膜p53基因表达对类风湿关节炎Th17、Treg及Th1/Th2细胞的调节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的检测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2 林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与间质性肺疾病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杨波;B7-H3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与病情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梁树芬;血清COMP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软骨损伤价值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黄鹤卿;IL-33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6 韩瑞;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史恒星;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基因多态性及其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刘昌莲;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对类风湿关节炎短期治疗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殷春兰;类风湿关节炎HMGB1水平和CD14+CD68+单核细胞表达状况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10 吴玉琴;活血化瘀法联合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陈进伟 整理 颜秋雨;类风湿因子高 不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N];健康报;2010年
2 解放军总医院 施桂英;类风湿因子(RF)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N];健康报;2001年
3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董振华;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误区[N];科学时报;2003年
4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N];人民日报;2000年
5 李金明;类风湿因子阳性说明什么[N];健康报;2005年
6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 马骁;类风湿因子阳性不代表肯定患病[N];保健时报;2007年
7 刘健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如何安度阳春三月[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方彤 郑颖璠;类风湿关节炎 科研驶入快行道[N];健康报;2009年
9 上海岳阳医院风湿免疫科 薛鸾 主任医师;类风湿关节炎的日常护理[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10 上海市中医医院风湿科 唐华燕 主治医师;类风湿关节炎你了解多少?[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