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母婴传播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正一、目的 :了解我国HIV母婴传播及其影响因素,探讨HIV阳性母亲子女的生存情况。二、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2000年至2009年发现的HIV阳性母亲369名及其感染HIV后所生育或接受其母乳喂养的子女447人。研究对象为我国中部地区(湖北、河南、河北、山西部分县市)、新疆某地艾滋病高发区居民。上述母亲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核实后被分别确认为不安全有偿供血、受血或性途径感染HIV。
|
|
|
|
1 |
王昌举;王万民;;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及效果调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9年22期 |
2 |
兰枝;黄猛;梁荣伟;;百色市右江区孕产妇HIV感染筛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32期 |
3 |
高艳纳;王红红;;HIV母婴传播防治中的现存问题和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03期 |
4 |
高佩安;赵艳华;魏成芳;;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研究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
5 |
方凤梅;徐志春;;淳安县16996例孕产妇HIV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2期 |
6 |
梁科;桂希恩;张元珍;邓莉萍;荣玉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急性感染对母乳传播影响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12期 |
7 |
;疫苗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3年04期 |
8 |
张雅勤;AIDS相关性逆转录病毒的产后母婴传播[J];国际儿科学杂志;1986年05期 |
9 |
何少兼;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1987年05期 |
10 |
王茹凤;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与免疫预防[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3年02期 |
11 |
郝飞,李梦东,M.MichaelThaler,陈国致;聚合酶链反应鉴定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状态及其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7年02期 |
12 |
;HIV-1的表型与母婴传播有关[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年02期 |
13 |
杨红俊,龚林翰,张梅荣,杨家陆,普馨,李燕,朱和平,马兰辉,杨桂梅,赵惠英;开远市阻断母婴传播HIV/AIDS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4年05期 |
14 |
王在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J];四川医学;1984年02期 |
15 |
陈新;河南成功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年03期 |
16 |
刘玉香;张勇;徐红;;浅析HBV母婴传播的防治[J];工企医刊;2005年04期 |
17 |
谢新宝;朱启镕;;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阻断的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6年03期 |
18 |
梁家智;蒲杰;肖兵;;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年05期 |
19 |
何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抗病毒联合免疫阻断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03期 |
20 |
高庆华;刘雅馨;;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3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