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叶晓敏陆春  
【摘要】:正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临床分离株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及游离状态及形成生物膜后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1.1研究对象Uu标准株3、8血清型(其国际编号如下:Uu-3型:ATCC27815,Uu-8型:ATCC21618),10株Uu临床株(分离自年龄20-40岁的女性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经液体和固体培养基鉴定为Uu。1.2体外培养生物膜及检测鉴定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Bettger WJ;O'Dell BL;卜红;;锌对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生理作用[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3年02期
2 杨福愉;;金属离子、微量元素与生物膜[J];地方病通讯;1985年01期
3 徐邦宗;;猪生物膜修补硬脑膜缺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9年04期
4 李衡,潘进社,赵昌平,张英泽,彭阿钦,吴希瑞;应用生物膜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僵直[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年05期
5 张本忠,吴德生,屈卫东;无机氟对大鼠生物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8年01期
6 鲍新民;经络生物膜假说[J];中国气功科学;2000年03期
7 彭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抗菌药物对其的影响[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0年02期
8 卢宏,崔永光,李君;应用生物膜防止腕部屈肌腱术后粘连[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19期
9 刘晓岚;宋志军;孔晋亮;王恒壮;吴红;陈海荣;陈一强;;群体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0期
10 赵亮;陈贻锴;;生物膜结构对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的影响[J];医学综述;2007年12期
11 亓庆国;胡涛;周学东;;3种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12期
12 倪明;余冰;田德英;陈红云;李霞;宋佩辉;;DNase Ⅰ对非黏液型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13 郑瑞明;王菊梅;;阿司匹林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J];临床医学;2008年03期
14 葛兵;吴友农;;根管治疗后疾病与粪肠球菌[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S1期
15 李继红;杨敬芳;范士英;;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及水杨酸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4期
16 汪长中;程惠娟;官妍;张祝;郭峰;丁超;;牡丹皮水煎剂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J];微生物学杂志;2009年02期
17 任晓萍;杨蓉娅;樊昕;韩烨;夏志宽;祝贺;李海涛;邢月贞;;真菌生物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年03期
18 官妍;汪长中;沈非;吴泓;王艳;云云;;抗霉菌性阴道病三种中药复方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5期
19 姚慧琳;刘培明;陆士海;庄楠;;银染法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0 乔志刚;白全召;王慧玲;;外固定架结合生物膜修复胫腓骨骨折并神经损伤42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晓敏;陆春;;解脲脲原体生物膜与多重耐药[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2 刘源;杨燃;李继遥;周学东;;植物凝集素对口腔细菌凝集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叶淼;赵芸;Matt Goering;Gary Eldridge;胡金锋;;大红钓钟柳抑制生物膜活性成分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隋森芳;;从分子到细胞——生物膜研究发展的动力[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5 殷雅俊;;生物膜纳米管网络中的力学[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江文;杨继君;陈兴平;;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A];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集[C];2007年
7 徐瑞宏;廖万清;;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动物模型构建及PMT4对生物膜的影响[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佺;;生物膜与后基因组时代[A];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功能研究——青年科学家论坛第八十次活动论文集[C];2003年
9 董德明;花修艺;郑娜;费姗姗;李鱼;;自然水体生物膜各组分吸附铅镉时共存铅镉间影响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骏逸;陆维昌;陈邦林;;新型悬浮材料上的生物膜降解氮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双阳;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2 孙亚伟;多重耐药泵及其调控蛋白在鼠伤寒沙门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中的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于林;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电活性及腐蚀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4 刘倩;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孙凤军;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耐药质粒传递和调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6 李华林;表皮葡萄球菌细胞间粘附素基因功能及表达调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李敏;附属基因调节系统(agr)-Ⅰ型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调节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天成;重金属有机废水电生物修复及生物膜结构与生物吸附模拟[D];天津大学;2003年
9 杜艳;整合子相关的细菌多重耐药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梁丽华;藻菌共生生物膜系统修复煤炭矿区污染水体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蓉;生物膜滴滤床内两相流动与传输特性[D];重庆大学;2003年
2 赵宇侠;自然水体生物膜有机组分对铅、镉吸附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闫萍;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生物膜的致病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4 何振坤;好氧BACF膜的形成机制与水处理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5 葛剑平;粘性放线菌在生物膜和浮游状态合成胞外多糖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宁美芝;变形链球菌单菌种早期生物膜的结构和胞外多糖作用的初步探讨[D];四川大学;2006年
7 黄弘;Ni~(2+)对变异链球菌单菌种生物膜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孟千秋;溶解氧和铵微电极的研制及在生物膜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徐琛;谷氨酰胺合成酶对Escherichia coli和Pseudomonas putid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冯春华;SBBR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琪;顶级专家聚蓉 研讨防治“生物膜”[N];四川日报;2011年
2 辽君;生物膜让“老慢支”久治不愈[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3 田建军;生物膜为污水处理提供新模式[N];经济参考报;2004年
4 建轩;生物膜:污水处理新技术应用的先锋[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5 岭;解除细菌感染的武装[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记者 毛黎;美科学家设计出硅半导体膜[N];科技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颖;生物膜+微孔曝气 净化水体初战告捷[N];中国花卉报;2006年
8 记者 缪琴 李凌翌;薄如蝉翼生物膜 让坏死细胞“起死回生”[N];成都日报;2006年
9 张海龙 陈茂樑;治疗烧烫伤新型生物膜诞生[N];健康报;2006年
10 李德文高杰;江苏推出新型悬浮生物填料[N];中国环境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