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地震是发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强烈的破坏性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地震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却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灾害的损失。因此,应积极研究和探索减灾防灾的方法策略,最大限度地减轻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研究针对应急响应、应急抢救、避难与生活保障和次生灾害的防范四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地震灾害减灾防灾的建议措施。方法①灾情的收集和汇总为制订应急救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包括:自动化地震台网,快速进行地震参数的分析测定;航空侦查、摄影和地球资源卫星象片判读;先遣部队深入灾区现场侦查。②应急决策机构在分析反馈信息后的工作为:汇总灾区需要救灾物资;反馈后方需捐助物资;制订多资源点物质调度方案;制订救援搜救队进入与伤者转移抢救运输方案。③抢救工作:自救与互救、对未被埋压人员的抢救作业、对被埋压人员的抢救作业;医疗救护工作:现场抢救、早期救治、专科治疗;生命线工程的应急抢修工作:抢通与修复公路、铁路和水运交通、通信工程的抢通、供水工程的抢修与紧急供水、供电工程的抢修与紧急供电。④避难场所的开设与灾民的生活保障,次生灾害的工程干预包括水灾的防范对策后发型滑坡、泥石流的防范。结果①对灾情的收集和汇总情报的分析确定实施抢险救灾和工程保障的重点,统筹安排了救治的轻重缓急,为制订科学的应急救援方案提供原始资料。②救援调度方案是救援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应急决策机构根据灾情的轻重、多资源点,组织专业救灾抢险队赶赴灾区负责指挥救灾。③自救与互救的开展,将救灾纳入国民经济建设的宏图,充分发挥群策群力,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手段与政府宏观调控迅速高效修复受损国民经济实体。对被埋压人员进行抢救,使他们得到及时救护提高存活率。④避难所的环境卫生与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能防止灾后瘟疫流行,对次生灾害采取的工程干预能稳定灾区民心,为后续生产自救确保了安全。结论①灾情的收集和汇总为制订应急救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科学调度方案的制订是应急响应的工作重点。调度方案包括:汇总灾区需要救灾物资、反馈后方需捐助物资、制订多资源点物质调度方案、制订救援搜救队进入与伤者转移抢救运输方案。②应急抢救是应急救援的主要组成部分。抢救工作的迅速与专业为后续救护创造了基础,医疗救护工作结合救援调度方案与远程医疗会诊实施,生命线工程的应急抢修保障区域间互救的快速开展,对保障救灾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样具有重要作用;③地震应急避难所的建设与避难者的基本生活保障能确实防止灾后瘟疫流行,对次生灾害采取的工程干预能稳定灾区民心,确保后续生产自救安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