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细菌16S rRNA基因的检测
【摘要】: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从传统的尿四杯培养法的结果来看.其阳性率不高.仅5%- 10%。有关文献报道.到目前为止.能够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比例只有1%,许多细菌还不能被常规的技术所检测。近年来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其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诊断慢性前列腺炎已成为研究热点。由于16S rRNA基因只在细菌中存在高度保守性,而在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人体细胞中都不存在高度保守的16S rDNA序列。因此.PCR法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而且与传统的培养法比较最大的优势是检测结果不受标本中存在的各种抗菌药物的干扰。可动态观察患者体内或病灶内是否存在病菌。本研究中我们收集102份慢性前列腺病人的前列腺液标本.对其进行细菌培养同时用PCR法检测其16S rRNA基因.将PCR法与细菌培养法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PCR方法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学病因的价值。结果发现102份前列腺液标本中.细菌培养法18例阳性。84例阴性。阳性率为17.65%;PCR法71例阳性,31例阴性。阳性率为69.6%。本次研究还将细菌培养结果与PCR法所检测的结果进行x~2检验.显示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PCR法检测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与PCR法检测结果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测序结果显示DN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16S rRNA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综上.我们认为PCR法检测前列腺液中细菌16S rRNA基因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可以提高诊断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能更好地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信息.降低漏诊率。PCR法与细菌培养法阳性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细菌培养法检测慢性前列腺炎具有一定局限性.将PCR技术用于临床能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