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具有多重耐药机制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逐年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的8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资料.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标本经分离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及配套试剂,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8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48株来源于痰,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95.3%、90.7,%,在治疗时首先排除此药物。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40%—60%之间,临床上也应避免使用。美洛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达23.2%、25.6%,多数菌素E,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定耐药率分别为11.6%、12.8%、13.9%、18.6%。多粘菌素E价格昂贵,因此临床治疗首选头孢毗肟和头孢他定,但应注意抗菌药物应用易产生诱导酶,长期使用而产生耐药。亚胺培南易导致二重感染,有文献报导其耐药率和霉菌进驻率可达3.2%和8.O%,加之价格高,作为治疗混合感染的二次用药更为合理。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机制,临床上主张联合用药,根据药敏结果,以两到三种抗生素联合施治,会更具有时效性和科学性。通过对8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临床上应重视实验室做出的结果,充分考虑其耐药机制,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同时,应进行反复培养,不断监测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提高治愈率,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