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儿凝血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摘要】:正目的:研究危重患儿出凝血系统的改变和临床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按小儿/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将患者分为危重组24例和非危重组21例,另选同期外科择期手术的非感染病人为上下常对照组28例。危重组按预后分为两个亚组:生存组14例和死亡组10例。危重组与非危重组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取血,对照组于术前取血。监测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出凝血指标:
|
|
|
|
1 |
李荔荔;危重患儿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3期 |
2 |
周远茜;彭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16期 |
3 |
余杨;;血乳酸水平与凝血功能对疾病危重程度的预测[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2期 |
4 |
王平;曾晓辉;唐莲;;急性感染患儿危重病例评分与凝血功能紊乱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06期 |
5 |
邹莉;陈国华;曾雪飞;何颖慧;余蓉;刘秀芳;;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发现及干预在危重患儿预后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年10期 |
6 |
蔡义记,朱缘绮,段荣;危重患儿脑部疾病时脑脊液气体分析的临床意义初探[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2年01期 |
7 |
邹莉;;早期发现、干预危重患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8期 |
8 |
陈贤楠;樊寻梅;张锡沛;魏新苗;崔玉涛;;31例危重患儿三重酸碱紊乱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1年05期 |
9 |
孙明芳;;危重患儿应用高渗药物前后血钠、渗透压的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年01期 |
10 |
李步云;;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的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年09期 |
11 |
沈翔;床边监护危重患儿脑电图251例报告[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2 |
王玉洁;危重患儿心跳呼吸骤停急救及护理[J];海南医学;2002年01期 |
13 |
王小兰;危重患儿高血糖、高糖性高渗血症及其临床意义[J];青海医药杂志;2002年07期 |
14 |
肖政辉,方亦兵,祝益民,赵蕊,卢秀兰,赵祥文;败血症危重患儿与血浆IL-6 TNF-α关系的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年03期 |
15 |
赵丽丽,杨翼;危重患儿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关系探讨(附72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5年08期 |
16 |
余建莉,蔡定邦,李汉桐,伍锦泉,严智先,刘秀英;血液净化疗法抢救低龄危重患儿25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年03期 |
17 |
张灵恩;危重患儿抗生素的选择和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12期 |
18 |
王静;沈立松;;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06年03期 |
19 |
;其它[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6年05期 |
20 |
李荟;冀淑惠;;危重症患儿血糖监测临床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