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何丽婵  何锐  王慕真  梁瑞华  张素平  
【摘要】:目的:探讨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行全脑血管造影(DSA)及双下肢血管造影,评价颅内、颅外血管情况,在右颈内动脉(ICA)海绵窦、起始部、双侧髂动脉最狭窄段置入支架。结果:狭窄处血流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结论:血管内支架成行术治疗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文芹;孙长坤;;颅内外血管狭窄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北京医学;2006年08期
2 庄爱霞;刘华;姜玉龙;葛中林;曾庆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年04期
3 江顺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脑梗死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8年04期
4 朱先进;姜卫剑;;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6期
5 于淼;孙晓江;;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07期
6 赵鸿琛;王亮;张扬;周磊;吴征瑜;董强;;合并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6期
7 丁军明;张毅;胡可明;汪长胜;;MRA在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年01期
8 季燕;崔可飞;詹三华;;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9 马金焕;郝俊华;王志红;;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15期
10 王尚君;王济良;赵晓伟;杜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DSA与B超诊断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3期
11 王鑫;栾新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24期
12 李明利;徐蔚海;宋兰;冯逢;有慧;倪俊;高山;崔丽英;金征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6期
13 刘海燕;刘永珍;;缺血性脑卒中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7年02期
14 何波;王元玲;李树清;吴莉;江杰;吴岩;韩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5 梅今;高苹;刘向远;孙志琴;张志翔;芮逸飞;;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特点的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年05期
16 杨全新;孙泓泓;付建设;师莉芳;齐乃新;白芝兰;同志勤;;颈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11期
17 何伟文;伍健伟;梁建峰;李明吕;殷建瑞;高聪;;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J];广州医药;2008年02期
18 杜顺波;赵咏梅;赖凌云;池顺权;;支架置入术在治疗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22期
19 Arenillas J.F.,Alvarez- Sabn J. ,Montaner J. ,沈才飞;有症状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生成:抑制剂血管内皮抑素的优势与复发风险增加和程度加重有关[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6期
20 李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患者的 LDL 和 HDL 代谢[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丽婵;何锐;王慕真;梁瑞华;张素平;;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治疗[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旭静;邱伟波;王桂清;;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建的血液动力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黄胜平;白小欣;李铁林;李贵福;张迎光;蔡业峰;朱吉祥;朱文燕;;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宋桂芹;李宝民;李生;;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的血管内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杨华;刘健;陈益民;宋世宾;高方友;赵兵;王景传;康朝胜;李玉明;隋建美;王洪正;张静华;;颈内动脉的立体影像学特征分级及其在血管内治疗中的意义[A];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暨神经外科学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6 伍刚;许百男;;动脉壁损伤在颅内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周林;;DSA在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中的技术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叶祖森;郑荣远;韩钊;张征;王贞;冯靓;臧秋玲;王萍莉;;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李佑祥;;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崔峥;陈金明;梁春;吴宗贵;;醛固酮对动脉损伤和高脂喂养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炜;RANTES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2 崔明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清;TNFSF4/TNFRSF4基因与脑梗死发病易感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王静华;CD40-CD40L系统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斑块稳定性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张君怡;1.老年人外周动脉狭窄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2.细胞粘附分子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石明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娄昕;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8 孙莉;脂蛋白a与中国人脑卒中的关系及其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夏斌;粘附分子检测在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10 朱凤磊;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清CRP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姜昭;雌激素与脂类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卒中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3 李哲;低踝臂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王红霞;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何光彬;股动脉形态、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崔宁宁;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性病变与脑卒中[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7 杨正才;伴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PON-1的基因多态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李海燕;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9 顾海波;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蒋欣;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倪娜;“三高”疾病易致动脉硬化[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陈金伟;冬季老人须防“小卒中”[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3 王鹏;脑血栓防治亟须走出五大误区[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4 宁志红;怎样对待动脉硬化性脑梗死[N];保健时报;2005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特约记者 杜恩 詹建;输液不是防中风秘密武器[N];健康时报;2007年
6 王可;卒中病人须知[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龚怡 殷勤;血管狭窄可介入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4年
8 魏开敏;脑卒中康复用辛伐他汀效果好[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9 胡大一 邢远翔 郑莉丽;健康,从“心”做起[N];健康报;2006年
10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马婉颐陈锦屏 整理;女性吸烟为啥易中风[N];健康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