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龚晓兵杨冬华韦宏成汤绍辉杨见权  
【摘要】:正目的:体外比较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的血液净化作用。方法:分别利用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或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处理含有一定浓度代谢产物的血浆,监测治疗前后血浆中胆红素、胆汁酸、氨、尿素和肌酐浓度,并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较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可显著降低血浆胆红素水平。胆汁酸的降低幅度在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组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组要显著高于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组。三种方法对水溶性代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严冬仙;黎广祥;程静;张敏秋;;血液透析滤过患者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护理及预防[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06期
2 郭红,于仲元,王洋,李欣,刘玉京,赵青艺,杨镜华;血液透析滤过对SDS-PAGE检出的尿毒症相关物质的清除作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年09期
3 刁秀竹;;安徽血液透析登记总结[J];中国血液净化;2009年08期
4 王天生;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慢性肾衰病人皮肤搔痒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5年01期
5 刘新荣;;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磷清除的疗效[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吴静;李瑞海;吴琼;;血液透析滤过患者的舒适护理[J];江西医药;2009年09期
7 陈佳兮,周佩苏,陈丽琼,郦明;改良血液透析滤过对预防透析并发症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03期
8 耿荣,陈贤楠;连续血液滤过和血液透析滤过在儿科ICU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年11期
9 沈建华,谭术兰,唐丽琼;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搔痒18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3年11期
10 叶贤伟,曾晖,谭文京,苗海锋,覃炳军,雷雨,温步优;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高钠血症的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04年05期
11 严冬仙;程静;何瑾;;血液透析滤过与常规血液透析中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10期
12 彭小梅,龚智峰,伍秋霞,徐璧云,闭闵,肖华秀;血液透析滤过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13 聂玉光;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中原医刊;2005年18期
14 张容;;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换管方法的改进[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年04期
15 李素珍;;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对症状性低血压的作用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10期
16 赵淑梅;王桂英;窦海川;;尿毒症脑病患者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8年20期
17 王红月;顾春梅;肖庆飞;崔明姬;;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5期
18 郑露;陆建勋;徐学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9期
19 牟之新,赵叶红,郑宏,张毅,张青,田春娟;血液透析滤过患者血TNF-α、sIL-2R和PTH的临床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7年03期
20 陶建萍,钟国珍;维持性血液透析加用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晓兵;杨冬华;韦宏成;汤绍辉;杨见权;;体外比较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的血液净化作用[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渊;康志敏;王莉;王彦杰;;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盖冰雁;刘健;桑晓红;李增录;;无肝素血液透析滤过在高危出血倾向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任万军;刘子栋;;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2004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付群英;刘国生;;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继发性甲旁亢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2004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王晓玲;姚勤;;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玉芳;陈继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试验犬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中的观察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7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美玲;仇素云;;血液透析滤过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A];全国第三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余学清;;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A];血液透析进展学习班讲义[C];2006年
10 陈舜杰;叶朝阳;;血浆置换联合HDF与血液灌流联合HDF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比较[A];第一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暨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骏;特殊血液净化疗法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吴元魁;HSA-(Gd-DTPA)_(18-19)的合成及其在MR淋巴造影的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夏红梅;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特异性增强血栓显像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4 刘伟玲;多种光谱法检测尿液成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王平;经门静脉肝脏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叶彤;叶酸受体靶向对比剂磁共振显像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宇鸿;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清中糖基化终产物和β2-微球蛋白清除效果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2 谷红霞;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的透析效果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3 晋玮;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刘加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透析膜和透析方式相关性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5 王艳;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炎症因子清除效果的动态观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彦;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损害及相关致病因素的多元化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7 强玲;腹膜透析病人营养评估方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韩春晖;系统化连续健康教育对高通量血液滤过病人透析效果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敏;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章斌;~(188)Re直接法标记octreotide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湘雅二医院 朱运贵 杨丽君;白蛋白的正确使用方法[N];大众卫生报;2002年
2 龚怡 毕晓红;白蛋白当作营养品是误区[N];家庭医生报;2006年
3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外科 刘栋才;外源性白蛋白≠营养支持[N];健康报;2009年
4 谈春荣;成分输血好处多[N];健康报;2005年
5 晓煜;成分输血好处多[N];吉林日报;2005年
6 本期指导 重庆红楼医院肝病科 胡宗耀 副主任医师 记者 杨春霞;怎样看肝功能化验单[N];医药导报;2006年
7 方雪;下肢酸软是何因[N];民族医药报;2007年
8 陈卓;老人用药应该从“少”开始[N];医药导报;2007年
9 仝选甫 杨 柳;妙手绘丹青 扬帆万里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体检发现蛋白尿先别慌[N];医药导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