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大坤;改进的凝胶脱色方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9年02期 |
2 |
戴云玲,许春辉;放氧复合物蛋白质组分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2年03期 |
3 |
钱玉梅;高丽萍;张玉琼;高贵珍;廖红艳;袁维风;徐德聪;王海潮;;贮前温度处理对草莓果实贮藏期间蛋白质组分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4 |
陈锋菊;喻小燕;;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双向凝胶电泳[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年01期 |
5 |
肖辉海,陈良碧,胡一鸿;热激对高温敏感核不育水稻芽生长及其蛋白质组分的影响[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6 |
高锐;张晓鹏;崔永镇;鲁冰;;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
7 |
鲁春芳;尹林克;;新疆沙冬青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研究[J];中国沙漠;2011年01期 |
8 |
孙贵珍,赵为诚,安桂珍,孙学海,武虹,谢醒民,朱静和;猪囊尾蚴抗原的免疫化学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89年01期 |
9 |
杨学举,张树华,荣广哲;小麦蛋白质组分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J];遗传;1999年04期 |
10 |
汪小雄;卢龙斗;李明军;罗茂春;杨映根;;日本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蛋白组分双向电泳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1 |
李妮亚,高俊凤;干旱对小麦幼芽蛋白质组分及等电点的影响[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2 |
向凤宁,冯保民,夏光敏,陈惠民;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_2 代的性状和蛋白质组分(英文)[J];植物学报;2001年03期 |
13 |
李东栋;何韶衡;陶爱林;;中国武汉地区葎草花粉变应原蛋白质组分的双向电泳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年01期 |
14 |
贾俊峰;张雅林;王敦;;斑蝥素合成期的芫菁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2009年03期 |
15 |
祁国荣;;RNA真的具有催化活性吗?——是的[J];生命的化学;1984年03期 |
16 |
马辉;谷物籽粒蛋白质组分连续累进提取分析法的改进[J];青海农林科技;2001年01期 |
17 |
荆奇,戴廷波,姜东,曹卫星;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生态变异及与植株氮转化的关系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年07期 |
18 |
刘卫群;李浩;;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
19 |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轪侯妻的肌肉等组织的细微结构看这具汉尸的保存程度[J];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1976年01期 |
20 |
王身立;;名词解释[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5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