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亚低温对兴奋性损伤后的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突触生长素表达的影响

潘欣蓉  赵庆杰  苏志强  王德生  
【摘要】:正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兴奋性氨基酸对体外培养神经元突触生长素的表达及亚低温对其干预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的兴奋性损伤模型,观察亚低温在不同浓度谷氨酸作用下,对体外皮质神经元损伤后突触生长素的表达及保护作用。结果不同浓度谷氨酸组(50μmol/L、100μmol/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樊红彬;刘君;董瑞国;;亚低温对缺氧/复氧条件下星型胶质细胞AQP4表达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8期
2 黄杰;李丽茹;赵瑞波;;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Survivin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6期
3 张隽;祝平;王连坤;侯丹慧;王莹;王昆祥;;亚低温可促进脑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2期
4 侯丹;余丹;;Caffeinol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5 于洋;侯艳宁;吴红海;薛改;魏计超;;孕酮对Aβ_(25-35)诱导的阿尔采末病模型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年08期
6 于洋;侯艳宁;吴红海;薛改;李莎莎;魏计超;;孕酮及别孕烯醇酮对Aβ_(25-35)诱导的神经元损伤作用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08期
7 杨旭;曲丽辉;田华;崔岚巍;王鹏;宋英莉;李玉荣;;M_1受体参与孤啡肽抑制大鼠顶叶皮质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8期
8 梁成;晏红;施鑫鹤;葛朝明;蔡洪斌;刘志艳;;缺血再灌注期实施亚低温与再建血运治疗时间窗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8期
9 李妍;王海红;董为人;;细胞周期重启与阿尔茨海默病[J];生命的化学;2011年04期
10 韦梅;王微微;杭太香;王慧娟;;心肺脑复苏1例的成功救治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25期
11 吕威力;邢雪松;赵海;;bFGF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ERK表达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11年02期
12 卢年芳;郑瑞强;林华;陈齐红;於江泉;邵俊;;小儿超量地芬尼多中毒抢救成功一例[J];江苏医药;2011年14期
13 马涛;李蓉;徐德恩;孔岳南;;洛伐他汀减轻NMDA诱导的兴奋性毒性损害[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6期
14 陈静;;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呼吸衰竭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9期
15 李肖亮;单爱军;杜波;钟贤良;梁建;;急危重症患者继发性脑损伤救治中脑保护的研究进展[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年01期
16 温泉;颜玲娣;李玉蕾;宫泽辉;;阿片κ-受体和ORL1受体二聚化的初步研究[J];药学学报;2011年09期
17 欧阳方;欧阳存;;治愈极重症病毒性脑膜脑炎1例[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8 张川荛;李树清;;脑缺血后适应脑保护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年05期
19 邓锦凤;胡中扬;侯德仁;;微小RN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20 初雪云;;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难免性压疮防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欣蓉;赵庆杰;苏志强;王德生;;亚低温对兴奋性损伤后的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突触生长素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赵庆杰;潘欣蓉;苏志强;王德生;;亚低温对体外培养皮质神经细胞兴奋损伤后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欣;齐巧珍;陈其才;;抑制性输入对听皮质神经元时相特性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4 王云中;孟庆义;钱远宇;;早期亚低温对家兔持续性心肌梗死影响的研究[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刘建丰;苏志强;张丽;;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TRPC1和TRPM7表达及亚低温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新华;;亚低温在神经外科的应用[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李涛;李承晏;刘志超;叶心国;;亚低温的持续时间对实验性脑梗死体积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洁;;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苏志强;刘建丰;孙伟;张丽;;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Dickkopf-1的表达及亚低温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马巍;权超;郑丽媛;;亚低温治疗仪应用于ICU高热患者的护理[A];第8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渊峰;亚低温对癫痫持续状态脑损伤神经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张世林;亚低温再灌注肾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3 于立君;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能量代谢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3年
4 荆珏华;亚低温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王来栓;亚低温、石杉碱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徐亚林;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亚低温对大鼠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保护作用[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7 胡勇;别嘌呤醇和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D];复旦大学;2004年
8 康伟民;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脑损伤和亚低温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王梦嵽;Exendin-4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质网相关性细胞凋亡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谢红;亚低温、安定与全脑缺血后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家斐;亚低温预处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2 张亚峰;亚低温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孙毅明;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HSP70及Bcl-X_L与Bcl-Xs蛋白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3年
4 曾而明;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葡萄糖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D];汕头大学;2002年
5 林毅;亚低温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及NF-κB、P-selectin、ICAM-1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6 汪效松;亚低温对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后APE/Ref-1表达、神经元凋亡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7 刘昌云;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神经元凋亡及BDNF表达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8 周德祥;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9 张趣;亚低温对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10 王姝;亚低温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人工亚低温术[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亚低温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医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脑损害相关[N];医药经济报;2006年
4 张 赛;亚低温脑保护的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之五(二等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陈宇;“自主”产品走俏医疗设备市场[N];经理日报;2003年
7 于海源;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记者 张有仓通讯员 陈永刚 卞崇夫;首辆电控双燃料汽车在阳煤集团改装试验成功[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禾;让我国现代农业生产面积翻一番[N];科技日报;2008年
10 特约记者 陈宇;珠海和佳:让品牌搭乘“新闻营销快车”[N];经理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