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小青,魏经汉,魏太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年01期 |
2 |
杨珍旭,刘黎明;缺血预适应与QT离散度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1997年02期 |
3 |
饶志荣
,邱汉婴
,吴征斌
,王水珠;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
4 |
李春杰,曹洪欣,余柏林;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11期 |
5 |
李德锋;;缺血预适应与心肌细胞信号转导[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
6 |
郑玉云,洪涛,朱国英,霍勇,邢德智,刘梅林,唐朝枢,邵耕,石湘芸,赵云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缺血预适应现象及其对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1997年01期 |
7 |
罗晓波,胡昊,周平;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1995年07期 |
8 |
;冠状动脉成形术过程中缺血预适应对QT间期离散度的电生理效应[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1996年04期 |
9 |
刘存光,邓开伯;心肌的缺血预适应现象[J];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年02期 |
10 |
张素荣,关慧灵,张永春,刘建恩,黄陆力;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11 |
吴文怡;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损害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0年05期 |
12 |
张建军,胡大一,唐朝枢,刘秀兰,翁心植;缺血预适应对缺氧复氧后细胞离子稳态的影响及机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0年03期 |
13 |
叶昕涛,蓝玉福,陈晓春;缺血预适应对兔在体心室肌室颤阈的影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4 |
伍贵富;心肌“缺血预适应”:概念、可能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年04期 |
15 |
李锦秀;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16 |
肖春晖,过鑫昌,戚闻航;梗塞前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症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998年03期 |
17 |
何瑞芳,崔胜春,王鹏飞;美心力在兔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中的作用[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年04期 |
18 |
尹力,李广平;缺血预适应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机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年05期 |
19 |
周逸,唐其柱;ATP敏感性钾通道在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J];心脏杂志;2005年01期 |
20 |
王国峰;黄相丽;王和德;;缺血预适应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