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美洲大蠊不同抗原成份的分析

周珍文  刘志刚  龚十妹  刘玉琳  
【摘要】:正美洲大蠊是我国南方常见的过敏原(变应原)之一,为了了解美洲大蠊成虫、若虫以及成虫消化道抗原的抗原成份,我们对美洲大蠊不同抗原成份以及特异性抗原组份进行了SDS-PAGE、Western-blot分析,实验结果如下:经SDS-PAGE,成虫有29条蛋白带,其中主带7条,若虫有19条蛋白带,而消化道有23条蛋白带,其中主带3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焦春香;张成桂;刘光明;李树楠;;美洲大蠊提取物中抗衰老活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初步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6期
2 王莹;王懿;;SLA和LKM-1的表达纯化及其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初步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3 王健;刘远德;李晓芳;;凉山州木里县10013例血清蛋白电泳检测结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3期
4 李生吉;赵金红;孙恩涛;湛孝东;;芜湖市图书馆蜚蠊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年03期
5 陈实;王灵;陈冰;林小珍;陈晓玲;;海南儿童哮喘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1年06期
6 潘晓玲;桂晓钟;赵军;程静;;安徽芜湖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与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8期
7 叶海波;冯道军;蓝庆金;;东兴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报告[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年04期
8 刘军;周意;万静;刘忠;;恩施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吸入变应原谱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14期
9 陈君;;丹东市城区2008-2010年蟑螂密度调查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1年04期
10 尹小平;叶志辉;彭定希;骄娃;刘文平;阿布都·扎伊尔;;2009年阿拉山口口岸蜚蠊种群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年04期
11 谢诚;樊映红;罗荣华;艾涛;苏培媛;夏万敏;任妍;张蕾;;哮喘儿童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分析[J];四川医学;2011年07期
12 闫浩;夏立新;陈家杰;刘娇;邓志琼;易海涛;刘小平;;德国小蠊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活性测定[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年03期
13 杨璐;徐俊荣;顾兵;;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型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6期
14 钟竹青;王芳;王天生;李亮明;谭国林;;长沙地区562例变应性鼻炎患儿变应原谱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17期
15 谢庚发;赖学文;陈卫军;刘国武;;国际航行船舶蟑螂防制对策[J];旅行医学科学;2011年01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珍文;刘志刚;龚十妹;刘玉琳;;美洲大蠊不同抗原成份的分析[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王柏海;周兴苗;雷朝亮;;美洲大蠊食性及其消化酶活性研究[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冯琳琳;张钟宪;;美洲大蠊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4 李忠荣;刘景;王长康;周琼;;美洲大蠊对肉鸡肉质性状的影响[A];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胡川;刘志刚;邢苗;高波;;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的纯化与免疫学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高波;刘志刚;吉坤美;何毅华;邢苗;;美洲大蠊变应原Cr PI的表达及纯化与免疫学特性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周琼;;开发美洲大蠊资源,培育农村新兴产业[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尚稚珍;徐建华;宁黔冀;苏胜忠;杨淑华;贺铮杰;李正名;;美洲大蠊初孵若虫在杀虫活性研究中的应用初探[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尚稚珍;宁黔冀;杨淑华;徐建华;;杀虫剂混配在靶标部位上电生理生化的初步分析[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吕小满;胡艳芬;刘光明;何正春;施贵荣;彭芳;;美洲大蠊提取物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探讨[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江林;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抗菌肽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2 王海鹰;Shadoo蛋白高表达转基因鼠系的建立及其在朊病毒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李香;啊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Ratzeburg)(膜翅目:姬小蜂科)繁殖生物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4 肖小芹;美洲大蠊生物学特性及药用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王雪晶;BAG5、PINK1及Parkin的相互作用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刘碧朗;家蚕体液蛋白Bmhp20的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林丕容;Brpf1及其新型转录本Brpf2与Rhox5蛋白间的功能性相互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焦伯延;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与肝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对其功能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杨杰;登革病毒EDⅢ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与ECV304细胞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鉴定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10 尹昆;嗜肺军团菌效应因子LidA对宿主Rabl的识别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峰;美洲大蠊诱捕器及诱饵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2 胡川;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的鉴定、纯化及质谱分析[D];江西医学院;2004年
3 钟伟;美洲大蠊对金龟子绿僵菌CQMa102菌株的免疫反应[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周相如;哈氏噬纤维菌CHU_0344蛋白和CHU_0099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李威;美洲大蠊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反应[D];沈阳大学;2010年
6 黎昌莉;美洲大蠊提取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姜亚玲;昆虫抗菌筛选方法与美洲大蠊次生代谢物抗菌活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张艳艳;美洲大蠊活性部位的筛选和泡沫分离技术在其有效部位分离中的应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姜旭;美洲大蠊对雄性肉鸡生产性能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10 薛源;美洲大蠊提取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洲大蠊[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石贵明;八方通宝加速企业海外营销[N];中国企业报;2007年
3 高初建;网络营销助力企业信息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徐舫实习生 夏燕;“好医生”:做好人 制好药[N];凉山日报(汉);2008年
5 张智;第一个抗乙肝昆虫类药物上市[N];科技日报;2006年
6 ;鱼粉市场价格平稳 成交状况略有好转[N];粮油市场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伟 苏华;关心凉山发展 心系凉山跨越[N];凉山日报(汉);2007年
8 保健时报记者 文亦龙 整理;3亿5千万年孕育出一条“龙”[N];保健时报;2006年
9 刘道岳陈霞;中山局在从美国进口的集装箱中截获大量蟑螂[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10 和讯;节日过后鱼粉市场平静[N];中国水运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