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试点机制对工业竞争力的影响:方法与实证研究
【摘要】:工业是城市主要碳排放源,也是我国碳交易试点机制和未来国家碳交易机制的主要管理对象。基于碳生产力与产业竞争力具有正相关性假设,结合碳交易机制构成要素,构建以配额松紧度指数、工业碳生产力指数、地区碳生产力指数和经济相对效率指数的条件函数,对我国碳交易试点机制对工业部门的产业竞争力影响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广东、上海、深圳、湖北、重庆碳交易试点机制增强了本地工业或区域竞争力,天津试点机制在提高工业竞争力上出现机制失灵。研究发现:(1)配额总量松紧程度对工业竞争力和地区经济效率有显著影响;(2)在产业关联度较高的经济体中,碳交易机制的政策效应传递较高;(3)经济社会是由各种行业组成的有机整体,只对部分经济主体实行碳排放管理政策难以取得最优的政策效果。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对配额总量设定实施经济效应和减排效应的预评估;第二,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设定碳交易机制的管控范围和配额分配方案,不搞"一刀切",充分发挥机制的联动效应;第三,对包括碳交易机制在内的各种碳排放管理工具进行行业适用性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业碳排放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