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联盟稳定性研究——基于不对称信息下心理预期分析模型
【摘要】:联盟稳定性研究成为目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除了利益因素影响联盟稳定,联盟各方对客观自然状态认识的心理预期也会对联盟稳定造成影响。文章将心理预期引入定量研究的经济模型中,分析了基于不对称信息下的三种联盟博弈均衡的最优契约,结果表明,在不对称信息的条件下,只有 Nash 均衡下心理预期不会对联盟稳定造成影响,Stackelberg 均衡和 Pareto 均衡下心理预期变化都会对联盟稳定造成影响,而这一切都源于联盟的公共品性质,因此,在联盟中引入沟通与信任机制成为保证联盟稳定的重要原则之一。
|
|
|
|
1 |
谈宏发;组建动态联盟——中小企业又一出路[J];科学与管理;1998年05期 |
2 |
曹洪医,汪定伟;动态联盟中的项目风险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年01期 |
3 |
叶林良;应洪斌;张东志;;基于Fuzzy-AHP的动态联盟潜在合作伙伴能力的识别研究[J];经济论坛;2006年21期 |
4 |
孙东川,叶飞;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的谈判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2期 |
5 |
苑清敏
,齐二石;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动态联盟模式及其相对稳定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1期 |
6 |
杨利;李玉娟;;基于模拟退火法的动态联盟盟员选择[J];东方企业文化;2007年09期 |
7 |
叶丹,战德臣,徐晓飞,李全龙,李风华;多视图集成化的动态联盟建模方法[J];高技术通讯;2000年02期 |
8 |
黄嵩,胡于进,李成刚;面向动态联盟协商支持的研究[J];系统工程;2002年02期 |
9 |
迟晓英,宣国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企业组织形态的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1997年05期 |
10 |
杨屹,林宣雄,陈伟;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间收益分配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
11 |
范树德;;制造企业参与动态联盟时的核心竞争力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1期 |
12 |
曾志斌,李言,李淑娟,张红兵;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17期 |
13 |
卢雷
,陶金珏;制造业敏捷虚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有关问题[J];科学与管理;1998年02期 |
14 |
李国富,叶飞帆;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的组建模式及适用性[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0年02期 |
15 |
卢少华;动态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与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年02期 |
16 |
陈宪宇;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模式——走向敏捷化的现代企业[J];科学管理研究;1999年03期 |
17 |
廖成林,乔宪木;动态联盟中防范道德风险的激励模型[J];价值工程;2004年03期 |
18 |
赵艳萍,韩玉启;中小企业动态联盟运作模式的探讨[J];软科学;2004年02期 |
19 |
彭本红,吴晓伟,孙绍荣;动态联盟的复杂性及其综合集成研讨厅[J];科研管理;2005年05期 |
20 |
任家华;王成璋;;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动态联盟的若干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