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方绵羊品种PRNP基因型研究
【摘要】: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致死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总称,这类病包括人的库鲁病、克雅氏病和动物的绵羊痒病、牛海绵样脑病等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人和多种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发生与PRNP基因多态性有关。作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原型的痒病,它的发生与绵羊的PRNP基因型也具有一定的遗传学关系,主要表现在由绵羊PRNP基因136位、154位、171位密码子组成的PRNP基因型与绵羊对痒病的易感性有关。某些PRNP基因型的羊可以抵抗痒病。从山东采取了3个地方绵羊品种的血液样品90份,提取绵羊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已知的PRNP基因序列设计针对PRNP基因的上下游引物,用PCR方法扩增绵羊PRNP基因,将扩增产物直接通过序列测定的方法确定PRNP基因序列,对它们的PRNP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进行研究,确定了山东省地方绵羊品种PRNP基因136、154、171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为136(A/A),154(R/R)和171(Q/H)。所检测的山东地方绵羊品种PRNP基因136和154位点均未发现多态性变化,其中136位密码子均为A,表明这些品种均对A型痒病具有抵抗性;而154位点均为R。通过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山东地方绵羊品种PRNP基因型为ARQ和ARH,在基因型中以ARQ占绝对优势,其基因型频率高达78.89%,表明这些绵羊品种对于感染C型痒病存在较高的风险。本研究同时发现了其他四个位点(21、112、127和189)的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