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阳新县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正 目的:为加强阳新县血吸虫病防治的理论研究,探讨该县血吸虫病目前的流行规律、流行因素,防治措施的效果,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方法:主要是利用该县血吸虫病的监测资料,找出影响该县近年来血吸虫病流行的规律,提出最佳干预方案,并结合该县的实际提出血吸虫病的防治对策和策略。结果:1、高度流行区人群感染率:总感染率从18.1%逐年下降到4.7%,下降了74.03%,成为低度流行区;儿童血吸虫病感染率较高,各年间变动不一。2、中度流行区的感染率:人群中感染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2.2%下降到2.8%,下降了77.09%。3、低度流行区感染率:由2.4%下降到1999年后无再感染,证明在该地区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4、不同流行区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幅度不一致。5、钉螺感染率:钉螺感染率从1992年到1993年下降了29.7%;但在1998年后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本研究证明在不同流行区血吸虫病的人群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血吸虫病防治总的原则应当是1、减少重症病人,尤其是急性与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减少感染率和感染度,以达到评价防治效果的指标;3、减少以至中止传播,以达到防治工作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