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因素对妇女精神卫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摘要】:精神疾患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全世界日益关注精神疾患的同时,妇女这个有着大量卫生需求的特殊群体,其精神卫生问题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当我们讨论妇女卫生问题时,一般重视与生殖有关的问题,如计划生育和生孩子,而妇女的精神卫生却被忽视。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妇女除承受许多压力外,她们还必须与明显的性别歧视以及贫困、饥饿、营养不良和过度劳动等因素作斗争。性别不平等最一般和极端的表现是针对妇女的性暴力和家庭暴力。性暴力和家庭暴力这些形式的社会文化暴力造成了妇女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较高。在研究社区中常见的精神、行为和社会问题时,人们发现女性比男性更易受特殊精神异常的不利影响,最常见的是: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和抑郁症、家庭暴力的影响、性暴力的影响、以及物质滥用的上升。精神疾患是妇女精神卫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妇女中的抑郁症、焦虑以及心理窘迫的发生率比男人高,在不同国家和机构所进行的研究结果都是一致的。除了抑郁症和焦虑发病较高外,妇女更易被诊断为强迫观念、躯体症状和恐慌症。相反,男人更易诊断患反社会人格和酒精滥用/依赖症。有关精神疾患的性别差异原因的讨论一直围绕着性别间不同的求助行为、生物学差异、社会因素和妇女与男人认识和对待痛苦的不同方式。专家认为虽然以上所有因素可导致妇女中抑郁症或心理问题较高的发病率,但社会因素似乎是最明显的原因。生活在不良社会和环境中的妇女教育水平低、收入低、家庭和婚姻关系比其他妇女更易受精神疾患之苦。他们的结论是,性别和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综合影响是精神疾患的重要原因。
|
|
|
|
1 |
张晨辉,宋智礼;新疆少数民族一年级医学生精神卫生调查[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
2 |
余善法,谷桂珍,王志炜,贾小芳,吴昌奇,刘成,李渌;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1995年03期 |
3 |
金文焕,陈亚妹,白楚嫦,陈月贞,程燕飞,马丽娜,刘萱,赖淑文,莫淦明;广州荔湾区5~6足岁学前儿童精神卫生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医学;1989年01期 |
4 |
李婧;王家同;苏衡;赵金萍;刘庆峰;;某医科大学科研人员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5 |
余善法,王志炜,吴昌奇;计算机作业者精神卫生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1993年06期 |
6 |
刘正刚;;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著名艺术家杜近芳谈养生[J];祝您健康;1995年07期 |
7 |
高远朔;;当今中国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多[J];医学文选;1991年03期 |
8 |
蓝弘;;一起校园食物中毒引发流行性癔症的心理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2期 |
9 |
余善法,吴昌奇,贾小芳,王志炜,芮忠义,贾力,姚彦阁;货车司机职业应激与精神卫生[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4年03期 |
10 |
陈力;职业医学领域精神卫生评定量表的应用及评价[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6年04期 |
11 |
李国玉,何全安,王威,赵雅斐,康宏伟,崔庆华;视屏作业精神卫生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2 |
张晓冬;张驰;;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年02期 |
13 |
金英良;吴秀娟;张训保;黄水平;赵华硕;孙桂香;徐继承;;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5期 |
14 |
侯永梅;胡佩诚;张咏梅;;产后抑郁对初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及婴儿体格和行为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08期 |
15 |
刘铁榜;章华;程自立;臧德馨;;青少年手淫者不同认知状况对心身健康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6年01期 |
16 |
赵晓炜;论现代人睡眠质量与精神卫生[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7 |
张东枚;郑海英;邹宇华;;广州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1期 |
18 |
;健康记事历[J];人人健康;2008年19期 |
19 |
;10月特别提醒[J];新天地;2008年10期 |
20 |
刘强;王伟;梁艳静;;某镇小学不明原因突发事件调查报告[J];中国校医;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