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贺俊兰简丽  
【摘要】:本文介绍了给水厂污泥的沉降、浓缩、脱水性能试验,对不同的水源、不同的水处理工艺所产生的排泥水、干泥的数量、性质和脱水方式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污泥性质是影响污泥浓缩的一个重要因素;离心机脱水的效果是可行的,为脱水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探求干泥量与多种因素的相关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亚兵;王守信;李秉正;;浓缩过程数学模型及其在浓缩机设备选型中的应用(续)[J];有色设备;2011年03期
2 张竞月;;污泥燃料化方法浅析[J];甘肃科技;2011年11期
3 姚嘉;黄天寅;俞汉青;李文卫;;污泥性质对动态膜形成和膜污染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4 蒋小龙;朱学峰;王志伟;王旭;;超市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特性之变化[J];净水技术;2011年03期
5 胡凯;赵庆良;邱微;;冷冻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性质的影响研究[J];水工业市场;2011年06期
6 许志波;卢信;胡维平;邓建才;袁旭音;;风浪作用下入湖河口内源释放特征[J];水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7 李平;杜军;谭洪新;罗国芝;;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循环水养殖系统固体有机物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8期
8 白梅;刘有智;申红艳;邱尚煌;;晶种法制备氢氧化镁沉降速率的过程研究[J];轻金属;2011年08期
9 宋立杰;;电化学预处理污泥的机制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7期
10 李志泽;王巍;;浅谈坳陷构造地质与盆地的成因关系[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3期
11 张艳丽;;弱碱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泥的絮凝降水处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2 柏章明;李辰;;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剖析与控制[J];供水技术;2011年04期
13 杜丹;吴迪;陈忠喜;吴迪;冯晓敏;;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悬浮固体的控制方法[J];化工环保;2011年04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俊兰;简丽;;影响给水厂污泥处理若干因素探讨[A];'2001中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文峻;赵志云;范家骏;杨春智;;检测红细胞沉降过程的实验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孙家振;;盆地沉降过程中主断裂应力状态与同生构造分析[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4 叶观宝;李束;徐超;高彦斌;;软土地基上垃圾填埋场的沉降估算[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涛;解立平;吴霞;赵立新;;污水污泥空气气化特性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6 杨超;毛在砂;;镜像流体法数值模拟单颗粒沉降过程[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7 郎建;谢光武;;水电建设项目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物性及沉降性能试验研究[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伟;周干武;卢廷浩;;软土工后沉降双曲线模型与指数曲线模型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谢新宇;朱向荣;潘秋元;;由实测沉降过程分析未打穿竖井地基固结参数[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10 邵雪明;林建忠;余钊圣;;粒子流的直接数值模拟[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保健;公路路基沉降过程试验与理论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资建民;高填方路基快速施工与沉降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陈滨;氧化铝生产中熟料溶出二次反应与高浓度粗液制备技术[D];中南大学;2008年
4 孟凡刚;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行为的识别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金凤;基于格子玻耳兹曼方法的粘性泥沙絮凝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董国日;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BR)自动化控制及工艺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王叶龙;长粒子沉降特性及其在圆射流中运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薛玉伟;污泥超声破解反应器工况优化与破解污泥中温厌氧消化能效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9 董国凤;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刘翔;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雪利;污泥性质对自生动态膜形成与污染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石炼;复合生物膜反应器污泥需氧消化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王超;沙尘模式中湿沉降过程的参数化及模拟试验[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庞茜;生物淋滤去除制药污泥中镉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程海涛;非饱和重塑黄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6 钱捷婕;铁离子调配对污泥性质及膜污染影响机制的解析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7 马月飞;糖汁紊流絮凝强化沉降过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8 周正;磁化处理对污泥胶体稳定性及其吸附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9 刘阳;胞外聚合物对膜污染影响的解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郑超海;湖泊水体营养物含量对沉积物再悬浮及沉降过程的响应[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平;内蒙古 激光雷达监测沙尘[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朱裴;曹妃甸欲做第二个天津滨海[N];北京商报;2007年
3 童岱;气象专家让雾霾现出黑色真身[N];北京科技报;2008年
4 新疆高新监理公司 庞新建;水泥砼路面早期裂缝危害及潜在问题的探讨[N];新疆科技报(汉);2008年
5 谷林;处置应遵循哪些原则?[N];中国环境报;2011年
6 李晔;沙尘监测预警步入数字时代[N];中国气象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宋永敢 通讯员 于强;三大技术措施遏制天津地面沉降[N];中国水利报;2005年
8 丛林;藤蔓植物降低森林调节气候能力[N];中国水利报;2002年
9 ;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现已取得显著成效[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谭亚男;不让须眉的环保官[N];湘声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