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儿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液化学变化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90例危重患儿在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时的128例次血液化学变化,对危重患儿发病的病因及诱因、呼吸机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分析,加强对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临床早期预警,同时给予早期监护与治疗。方法对确诊为危重病例的患儿24 小时、48小时、72小时内进行128例次血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糖、乳酸等的监测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分析,对危重患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Glasgow评分及器官功能障碍评价。结果在危重患儿发病 24、48、72小时内进行连续监测,其血液化学变化在48-72小时内诸多指标明显增高,且与MODS的发生呈同步性变化(r=0.75)。同时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器官功能障碍数目与危重患儿病死率关系密切,多于 4个器官功能障碍者,死亡率高达100%,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危重患儿器官衰竭症状尚未表现或症状极轻微,而血液化学已出现“衰竭”表现。危重患儿血液化学指标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有着密切的关系,评分越低,器官功能障碍的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文结果表明,危重患儿最初阶段血液化学变化说明MODS早期阶段全身各组织细胞氧代谢处于持续高代谢、高动力循环状态,故对危重患儿MODS的早期诊断不能仅仅停留在许多器官损伤的临床表现方面,还应对危重患儿早期进行血液化学的监测,及早发现各器官功能的损伤。高度重视对MODS的临床早期预警,对危重患儿的各器官功能及早进行加强监护,有助于MOD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而导致病情的不可逆变化。
|
|
|
|
1 |
何勤;;危重患儿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J];华夏医学;2007年03期 |
2 |
陈贤楠;樊寻梅;张锡沛;魏新苗;崔玉涛;;31例危重患儿三重酸碱紊乱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1年05期 |
3 |
孙明芳;;危重患儿应用高渗药物前后血钠、渗透压的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年01期 |
4 |
李步云;;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的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年09期 |
5 |
沈翔;床边监护危重患儿脑电图251例报告[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6 |
王玉洁;危重患儿心跳呼吸骤停急救及护理[J];海南医学;2002年01期 |
7 |
王小兰;危重患儿高血糖、高糖性高渗血症及其临床意义[J];青海医药杂志;2002年07期 |
8 |
肖政辉,方亦兵,祝益民,赵蕊,卢秀兰,赵祥文;败血症危重患儿与血浆IL-6 TNF-α关系的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年03期 |
9 |
赵丽丽,杨翼;危重患儿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关系探讨(附72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5年08期 |
10 |
余建莉,蔡定邦,李汉桐,伍锦泉,严智先,刘秀英;血液净化疗法抢救低龄危重患儿25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年03期 |
11 |
张灵恩;危重患儿抗生素的选择和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12期 |
12 |
李荔荔;危重患儿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3期 |
13 |
李荟;冀淑惠;;危重症患儿血糖监测临床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年10期 |
14 |
文海斌,陈晖;监测危重患儿CPK的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7年01期 |
15 |
郑跃杰;危重患儿的内源性感染及其防治[J];小儿急救医学;2002年04期 |
16 |
赵生奎
,马如存
,董颖;西宁地区危重患儿高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策略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
17 |
刘晓红;;危重患儿胃肠外营养指征与方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年02期 |
18 |
梁敏;窦洪渠;刘娟;;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J];西部医学;2006年05期 |
19 |
李芳;;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04期 |
20 |
章建伟;平雯;钟永兴;;绍兴地区危重患儿院前急救特点与干预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2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