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青”治疗“厥脱证”26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
【摘要】:本文用“参附青”注射液治疗邪毒内陷所致的“厥脱证”(属现代医学感染性休克) 26例(按1984年全国“厥脱证”协作组第一次会议诊断标准收治)。分别观察了神志、出汗情况、心率、呼吸、血压、末梢温度和脉图变化。使用“参附青”注射液抗厥脱后,初步观察到有明显改善血压的作用。血压改善最快显效者需3分钟,最慢3小时,平均45 分钟,经治疗后收缩压平均提高41.69mm Hg,舒张压平均提高26.7mmHg,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收缩压变化较治疗前有极为显著的意义(p0.01),舒张压变化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对10例作了抗厥前和厥脱改变等后趾温、耳垂温度平均提高3.9℃,统计学处理后趾温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耳垂温度变化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 8例作了脉图测定,并对其休克纠正前后的差额进行了统计分析,A、As增大,F增高,t延长,p值均小于0.01,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h4提高(p0.02)tgx增大(p 0.05)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有关外周阻力的重要参考数H,M,Mp/As。在休克纠正后均减少(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经治疗显效者11例,有效8例,无效7例, 总有效率73.1%。休克纠正最快需4小时, 平均27小时。感染性休克属祖国医学“厥脱证”范畴,由于“厥脱证”最终都表现为一派气脱、血脱、亡阳、亡阴、气机逆乱、阴阳离决等危象,故古人在治疗上注意采用益气固脱、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等方法,使用独参汤、参附汤、生脉散、四逆汤、参附龙牡汤,在古代和现代的临床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疗效,我们使用人参、附子、青皮,经剂型改革做成针剂治疗本证,观察到有明显升高血压提高末梢温度,脉图改变等,总有效率达73.1%,其中人参、附子有益气回阳固脱之功效,青皮起理气救逆之作用,推动补益之阳气运行于周身,通达四肢,使虚脱得复,厥逆得顺,应用温阳固脱、理气救逆法抗休克。使中药抗休克从传统应用补法走向通补结合的道路。
|
|
|
|
1 |
张世玮;;中医急症的药理学研究思路和方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2 |
王海;;参附青治疗厥脱证16例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1990年04期 |
3 |
张玉玲,于勇,吴敬;生脉注射液治疗厥脱证6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1996年04期 |
4 |
陈玉英,马超英;厥脱证的中医治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08期 |
5 |
罗陆一,周仲瑛;救脱一号治疗厥脱证21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1992年06期 |
6 |
陈镜和,朱敏;参附注射液治疗厥脱证临床小结[J];中国中医急症;1998年01期 |
7 |
范淑惠;;厥脱证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1992年04期 |
8 |
王左,熊旭东;参附注射液治疗厥脱证临床验证[J];中国中医急症;1997年05期 |
9 |
罗陆一;;厥脱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02期 |
10 |
刘冬立!100050;厥脱证治[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
11 |
丁培琳,阮期铭,陈越峰;参附注射液治疗厥脱证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1996年04期 |
12 |
华明华;;厥脱证临床诊治体会[J];天津中医药;1991年03期 |
13 |
熊旭东,徐康雅,曹伦;参附注射液治疗厥脱四期临床验证[J];中国中医急症;2005年08期 |
14 |
朱敏,易思,刘南;丽参注射液为主治疗厥脱证57例[J];中国中医急症;1996年04期 |
15 |
林家荣;;厥脱证治[J];吉林中医药;1988年05期 |
16 |
王左;中成药治疗厥脱证三例[J];中成药;1986年03期 |
17 |
宋一亭;;厥脱证的中医治疗——附16例临床资料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1991年04期 |
18 |
刘乾和,于幼梅;“真心痛”并发“厥脱”32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年01期 |
19 |
范淑惠;流行性出血热的厥脱证治[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7年03期 |
20 |
马黎丽;富琳岩;;参附注射液防治透析相关性厥脱证的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