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概要回顾1977年以来资料较全的7次大批伤员(3次房屋倒塌,4次工交事故) 的入院前急救。发现现场未作检伤分类,基本未实施救命性医疗措施,所有伤员无计划地向医院转运,无医疗急救通讯指挥的权力机构,无计划指令性接收医院。病人拥在少数医院内陷入一片忙乱之中。市急救站组织管理、急救素质、急救装备等十分薄弱。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入院前大批伤病员的急救,进行了初步讨论、自我剖析。以期尽快改变目前急救站——“转运站”的落后面貌。
|
|
|
|
1 |
孙远新;;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车率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27期 |
2 |
阎春奎;;急救站工作的几点体会[J];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93年05期 |
3 |
蔡昱;古津贤;李平;;急救站救助不及时的侵权——因果关系之确认与按比例赔偿[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11期 |
4 |
;加强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
5 |
陈开红;陶丽丽;呼冬鸣;王芮;;2008年北京奥运会医疗保障模式探讨——朝阳奥运数字化急救医疗保障模式[J];中国急救医学;2007年10期 |
6 |
景晓芳;;探讨化工厂急救站医护人员的服装[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05期 |
7 |
;120和999[J];医药世界;2004年08期 |
8 |
刘家敏;王虹;;120医疗急救“划区”原则的创建与实践[J];中国急救医学;2006年09期 |
9 |
刘保池;;创伤急救的实践与思考[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
10 |
姚照华,陈荣洲,李维义,黄泽锋;计算机及其网络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年04期 |
11 |
郭晓东;杨凯平;;如何急救四类危重病人[J];养生大世界;2007年01期 |
12 |
梅尔;;五道梁上护士[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年05期 |
13 |
黄榕;孔悦;;依托医院急诊科和院前急救站开展野战救护训练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年07期 |
14 |
赵莹;庄新宽;;快、快、快,多救一个是一个!——兵团农十二师一○四团西山医院120急救站医护人员抢救纪实[J];兵团工运;2009年08期 |
15 |
阎春奎;急救站工作的几点体会[J];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95年06期 |
16 |
张志高,樊忠,赵守健,受新霞;边远县急救站(中心)的建立与管理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23期 |
17 |
本刊编辑部
,周和平
,姚晟;“120”的服务是否令人满意?[J];健康必读;1998年12期 |
18 |
商丽梅
,蒋应梅;铁路建设者的生命守护神——青藏铁路五道梁急救站小记[J];当代护士;2002年11期 |
19 |
;急救网呼声正急[J];中国计算机用户;1998年06期 |
20 |
周新华,韩永华;加强成本核算 促进院前急救事业发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