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军,靳京生,罗海宁,徐蜀宣,纪桂英;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无创性评价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空军总医院学报;1998年03期 |
2 |
邢强强;李凤英;匤玉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活动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09期 |
3 |
汪公亮,孙玉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医疗初探[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7年Z2期 |
4 |
胡琴,李隆贵,耿昭华,方颖,吴立荣,刘兴德;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信号通路对肥厚心肌能量代谢胚胎型再演的调控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9期 |
5 |
张冬;陈卉;任江华;曹茂银;巢升平;;氯沙坦对急性容量和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大的逆转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
6 |
翁永泰;左心室舒张与顺应性[J];山东医药;1982年11期 |
7 |
骆秉铨;杨瑞华;蒋树中;赵爱婷;宓国伟;吴良金;黄宜杰;;高血压微循环与体循环动力学临床研究系列(下)——Ⅶ.高血压病人毛细血管压与某些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关系的探讨[J];微循环学杂志;1993年03期 |
8 |
樊瑛,杨树森;主动脉夹层形成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年03期 |
9 |
姜庆军,徐耕,朱有法;伊贝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及钙泵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5年10期 |
10 |
巩晓红;李增平;耿旭红;;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超声心动图评价[J];河北医药;2009年05期 |
11 |
史晓霞,龙子媛,杨俊杰;止血带张力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J];医药产业资讯;2005年17期 |
12 |
唐疾飞;一种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护指标——右心室压力阻抗环的实验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
13 |
;压力伤心[J];新世纪周刊;2007年26期 |
14 |
刘忠铭;高血压危象[J];吉林医学;1991年01期 |
15 |
郑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康复活动的认识[J];中国康复;1998年04期 |
16 |
殷玉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活动的探讨[J];现代康复;2000年07期 |
17 |
张冬,任江华,曹茂银,郭广松;局部心肌bFGF和ANGⅡ在急性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大早期发生时的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02期 |
18 |
王利姝,郑玲;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活动的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1998年11期 |
19 |
郑玲;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活动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8年06期 |
20 |
李明;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精神紧张时尿钠排泄消弱的研究[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2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