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
【摘要】:正第一节概述临床上对危重症病人的监测措施有许多种类型,其中动脉血气分析就是通过对患者动脉血液中"气"(即具有生理效应的气体,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和"血"(即与"气"相关的生化指标,包括 pH、HCO_3等)的测定,了解肺通气和换气的功能,以及机体酸碱代谢的状态等,从而有助于临床对病情轻重的判定,并在某种程度上指导临床治疗。对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患者而言,监测动脉血气可及时了解 A/H5N1 病毒性肺炎所致呼吸生理损伤的程度,判定是否合并急性肺损伤,或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从而指导临床医师综合临床资料选择适当的氧疗措施,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无创通气或有创通气等,以及其他加强治疗措施的选择。为了深入了解动脉血气分析的各个参数,我们对下面必要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
|
|
|
|
1 |
杨永弘,江载芳;酸碱失衡的病理及临床[J];中国急救医学;1984年02期 |
2 |
尚兆瑞,于宏伟;实用液体疗法——第二讲 几种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J];中国乡村医药;1998年05期 |
3 |
钱桂生;;动脉血气分析的判断[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2期 |
4 |
刘帜翘;应用血气分析观察肺在酸碱失衡中的调节作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
5 |
金京姬;崔今花;刘洋;;肝硬化酸碱平衡紊乱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01期 |
6 |
任成山;危重病人的动脉血气变化及酸碱平衡紊乱[J];中国急救医学;2001年09期 |
7 |
丁民谋;颜和昌;;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J];中国急救医学;1983年05期 |
8 |
关卫,王玫;脑出血患者酸碱平衡的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1993年02期 |
9 |
杨玉;;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处理[J];安徽医学;1989年02期 |
10 |
毛雪华,陈希陶,张学庸,潘伯荣,胡家露;25例重症肝硬化病人的酸碱平衡紊乱和血气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3年01期 |
11 |
张洪玉;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失调(下)[J];中国医刊;2000年08期 |
12 |
陈莉,任成山;危重病人并发低钠血症和酸碱失衡的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
13 |
方燮韵,沈丽娜;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观察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5年10期 |
14 |
;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辅助诊断和治疗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行紊乱[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88年01期 |
15 |
陆钦尧;;液体疗法中的辩证法[J];右江医学;1979年05期 |
16 |
肖杰生;对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认识和对策——传染病专题连载讲座(6)[J];新医学;1985年07期 |
17 |
孙志学;刘名顺;周学敏;王如锦;;简易血气分析卡的研制与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5期 |
18 |
李梅华,王忠平;阴离子隙和潜在HCO_3~-诊断慢性肺心病酸碱失衡的临床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1996年04期 |
19 |
Stacpoole PW
,刘训华
,屠伟峰;乳酸酸中毒:对应用碳酸氢钠的争议(评述)[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8年02期 |
20 |
赵志强,任成山,钱桂生;急诊危重患者的酸碱失衡(附1239例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