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赵文会  
【摘要】:正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晚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进入失代偿期后, 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可因食物粗糙、化学刺激和腹内压增高等因素而导致突然破裂引起呕血和黑便,出血量通常较大,常诱发肝性脑病,失血性休克。本病具有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有效的治疗,密切的观察,良好的护理常使患者转危为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艳波;陈向坤;王艳英;;113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年07期
2 王玲;张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6年06期
3 郭萍;万雪梅;;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5例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18期
4 梅淑慧;王菲;;3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舒适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9年08期
5 李书咏;张素英;;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04期
6 李伟;;4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医药;2008年03期
7 张伶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7年11期
8 兰岚;杜金梅;;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年01期
9 张梦玲;;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21期
10 胡珍芬;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01年06期
11 初秀芹;刘清艳;;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23期
12 江桂芳;;7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09年07期
13 高秋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原医刊;2003年14期
14 陈秋丽;;46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13期
15 李辉;范玉杰;张颖;;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信息;2005年01期
16 孙希芝;王玉玲;郭存兰;;37例肝病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24期
17 柯秀菊;;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8 陈煜城;;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2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1987年04期
19 李志峰,余雪琴;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20 郑淑美,黄睛如;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会;;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霍翠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沈汉超;贾金康;陈佳兮;胡颖;;1例脾肾静脉分流术后的肾衰患者透析方案的选择[A];2006年浙江省肾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柳锡英;;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便秘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徐玉萍;;清开冲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沈汉超;陈佳兮;邹庆玲;胡颖;;一例脾肾静脉分流术后的肾衰患者透析方案的选择[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张艳新;;浅谈肝性脑病前驱期的护理体会[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立群;郭俊英;白玲;;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肝性脑病(附8例临床分析)[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李平;;4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芳;;灌肠保留时间相关因素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龙江;肝硬化病人脑代谢及功能改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2 沈文;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CT灌注、MR扩散与磁化传递的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3 丁可;慢性肝纤维化16层螺旋CT诊断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4 姜滨;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手术前后脑代谢及功能改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5 王秋实;血液生化学、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1H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肝纤维化中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刘鑫;肝纤维化磁共振扩散加权、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晏泽辉;肝病关联基因IL-10/ESR1 rSNP的鉴定及其在HBV相关肝病中的功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8 刘菲;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失血性和内毒素休克兔多器官损伤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新瑜;3T MR功能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爽;多层螺旋CT在肝脏扫描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春;输液温度对失血性休克兔循环呼吸功能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2 林振湖;肝脏实质背景对肝内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3 许琦;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爱华;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王林贵;高压氧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炎症反应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6 李玲;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硬化的应用价值[D];吉林大学;2008年
7 陈芳;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向荣;慢性肝病脑部异常的MRI和~1H-MRS表现与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9 胡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硬化程度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苏荣;输液温度对失血性休克兔微循环及肝肾功能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文;皮肤上的肝病信号[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魏东;肝硬化病人的家庭护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龚经文;蜘蛛痣、肝掌≠慢性肝炎、肝硬化[N];家庭医生报;2006年
4 指导专家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医师 张建平 记者 肖燕紫;自体输血 大出血者自救良方[N];医药导报;2006年
5 龚经文;蜘蛛痣、肝掌(不等于)慢性肝炎、肝硬化[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伏新顺;反流性食管炎的自我康复[N];家庭医生报;2008年
7 特约撰稿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田维君;尿液异常发黄快查“两对半”[N];医药导报;2008年
8 沈静;肝病康复不是非要“高蛋白”[N];医药导报;2009年
9 主治医师 刘文山;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对策[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张禹;非肝癌AFP升高的意义[N];健康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