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太湖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秦伯强  
【摘要】:2007年5月份发生在无锡太湖蓝藻水华引起的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现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和蓝藻水华频发的现状。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蓝藻水华暴发的原因和机制入手,提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研究表明,太湖富营养化之所以如此严重而且治理起来异常艰难,主要是由于太湖发育于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营养本底高;由于水浅和沉水植被的退化使得频繁的风浪扰动造成内源营养盐负荷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流域高速的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太湖富营养化进程。太湖的富营养化治理需遵循控源截污、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前置库和人工湿地的面源污染物控制技术、物理机械和生物去除内源营养盐削减技术、沉水植被恢复的湖泊生态修复技术。而蓝藻水华的控制技术则包括围隔拦截和导流的物理工程方法、絮凝沉降和抑藻物添加的化学工程方法以及生态浮床和生物操纵的生态工程方法。具体使用时,需要先诊断、后治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鹏;高超;姚琪;申霞;;环太湖典型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磷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孟范例;;必须补好环保课[J];环境教育;2007年07期
3 张少兵;王雅鹏;;太湖流域集约农业的环境影响分析[J];环境保护;2007年20期
4 白由路;卢艳丽;杨俐苹;程宪国;;农业种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年03期
5 周静静;;太湖蓝藻是天灾也是人祸[J];今日国土;2007年06期
6 张后虎;张毅敏;;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置技术初探——以太湖流域为例[J];环境卫生工程;2009年04期
7 寇晓芳;;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0年05期
8 陈荷生;宋祥甫;邹国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年03期
9 李康民;;治理太湖的新思路[J];世界环境;2010年05期
10 徐雪红,徐家贵,顾萍;日本琵琶湖治理的技术措施对太湖的启示[J];水利经济;2005年05期
11 晓鸣;;太湖蓝藻之灾[J];中国减灾;2007年08期
12 徐洪斌;吕锡武;李先宁;荆肇乾;;农村生活污水(太湖流域)水质水量调查研究[J];河南科学;2008年07期
13 沈文星;俞小平;贾卫国;;太湖流域排污许可权交易政策经济学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4 严佳;;浅析苏州太湖水流域蓝藻爆发对经济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7期
15 金苗;任泽;史建鹏;黄贤忠;陈杰瑢;;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中农业面污染源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10期
16 张宁红;;太湖流域生态安全监测体系的构建[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年03期
17 刘永德;何品晶;邵立明;;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面源污染贡献值估算[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18 张艳艳;;试论太湖富营养化的发展、现状及治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19 吴雅玲;宋国君;;太湖和琵琶湖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比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6期
20 ;中国江河湖泊70%被污染八方面主要原因[J];环境科学导刊;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鹏;刘锐;陈吕军;袁星;蔡强;盛建武;许科文;吕怀炼;;环太湖水域藻毒素污染水平初步调查[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马安成;李祥麟;;略述20年来太湖水体中蓝藻的演变与富营养化的关系[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朱威;;太湖流域水质型缺水问题和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何建兵;;关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和流域管理的几点思考[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5 张红举;臧贵敏;;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与管理措施建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6 陈云波;;从东茭嘴疏浚有关问题探讨太湖流域疏浚[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7 成新;陈荷生;;太湖流域地下水与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编者说明[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9 戴甦;张怡;;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特征及减灾措施[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10 石亚东;莫李娟;;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青;三峡库区澎溪河(小江)富营养化及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刘杰;水源型水库富营养化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许海;河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与富营养化控制因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卜发平;临江河回水河段富营养化特性、机制及人工浮床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张杭君;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彭祥捷;中国北方湖泊营养盐的迁移转化及富营养化风险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佳磊;三峡库区大宁河富营养化和水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军;长江口与密西西比河口沉积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饶群;大型水体富营养化数学模拟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10 李祥安;长江口富营养化水域营养盐输送通量与低氧区形成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昌华;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及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黎红秋;鹤地水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与分布特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林艳;利用高等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王有利;松花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振英;乌梁素海农田面源入湖量的核算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李翠;官厅水库沉积物中解磷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对磷循环的作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杨浩文;广东省星湖的水质与富营养化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8 陈荣;灰色径向基网络建模方法及其在水体富营养化预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9 黄程;三峡水库重庆段一维水体富营养化计算机模拟[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霍云龙;我国近海主要环境问题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薇;技术集成创新开辟治太新路[N];中国环境报;2009年
2 辛雯;苏浙沪合作治理太湖水[N];江苏经济报;2006年
3 魏直;从太湖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无锡日报;2007年
4 郭薇;无锡背水一战治理太湖[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李禾;太湖治污将获国家全套科技解决方案[N];科技日报;2008年
6 杨健;太湖富营养化“首害”:农村面源污染[N];解放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沈环轩记者 刘晓东;太湖流域排污标准“提标升级”[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黄标;太湖流域淤泥成了抢手货[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刘益广;谁是太湖“毁容”罪魁[N];市场报;2007年
10 郭奔胜;江苏:太湖流域排污权要“掏钱购买”[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