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整合交通资源,开展多式联运,建立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缓解交通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整合各种交通方式发展优势的角度,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对如何构建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多式联运发展进行探索。文章分析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提出区域对外交通、城际运输通道和高效节能的交通发展模式是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发展的战略选择;借鉴世界上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成功案例,认为组合港、快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度集成的交通走廊、多样化和简约化的多式联运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构建手段;并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多式联运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构建策略。
|
|
|
|
1 |
李燕;刘志凯;薛俊峰;谢铁生;;苏州市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
2 |
黄晓敏;;国外港口集疏运发展经验借鉴[J];水运管理;2008年06期 |
3 |
;我国首个内陆多式联运集装箱研制成功[J];集装箱化;2010年08期 |
4 |
明明;;美国多式联运的变革潮流[J];中国水运;2006年08期 |
5 |
朱春蓉;;金融危机下港口码头企业应对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5期 |
6 |
陈从龙;发展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建议[J];中国水运;1999年07期 |
7 |
邱民,沈炎,沈以文,潘大恩,袁哲豫,张隆根;长江流域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研究[J];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1年02期 |
8 |
束相;从亨特公司经营战略的转变看美国多式联运的新发展[J];集装箱化;1994年06期 |
9 |
林红兵;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对策[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1998年12期 |
10 |
陈尚云,高世廉;关于我国特大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1 |
汤文翰,霍遂·勃立古里;北美集装箱化及多式联运概况[J];集装箱化;1995年05期 |
12 |
;企业申请经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审批程序[J];集装箱化;1998年03期 |
13 |
朱莉;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探析[J];珠江水运;2004年11期 |
14 |
王国利;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对港口的要求[J];港口装卸;1999年01期 |
15 |
余铁;组建上海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的构想[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0年09期 |
16 |
;2009港口与多式联运国际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J];水运管理;2010年01期 |
17 |
刘腊春;中远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多式联运业务[J];集装箱化;2000年04期 |
18 |
李静宇;;欧门 多式联运的践行者[J];中国储运;2011年02期 |
19 |
冯刚
,吴海帆,宋甲宗,王安琦;卸船机抓斗有控摆动的策略及运动分析[J];起重运输机械;2001年12期 |
20 |
封学军;我国港口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及协同发展策略[J];江苏交通;2002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