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

薛增泉  王晶云  梁学磊  罗骥  张耿民  张兆祥  申自勇  侯士敏  赵兴钰  张琦锋  高崧  吴锦雷  
【摘要】:碳纳米管(CNTs)的特殊电学特性为科学家所关注,特别是研究用其构造纳电子器件和场发射器件。前者是尝试构造不同于微电子的能进行量子信息加工集成电路的基本元件,是属于长期研究目标;而后者是近期可能研制成高分辨的平板显示器和新型电子源,本文侧重在后者,在新型电子源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有特色的工作,包括碳纳米管膜的场发射,碱金属掺杂场发射,阵列组装场发射,单根多壁碳管(MWNTs)场发射,以及单根单壁碳纳米管(SWNTs)场发射等。关于碳纳米管结构和特性的理论,特别是电学特性也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这些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但对于SWNTs的研究,特别是实验上进行组装和测量有一定难度,一些有意义的工作还刚刚开始。我们从实验和理论上对单根CNT作为场发射电子源进行了研究。将CNT组装在钨(W)丝针尖的前端作为场发射电子源的样品,其典型结构是200nm长的CNT组装在直径0.3mmW丝用电化学腐蚀出曲率半径约为100nm的针尖前端,这个结构作为场发射阴极。在模型上W丝为发射阴极的电子库,CNT为能满足电子弹道输运条件的导体,W丝与CNT之间形成化合物WC,为低势垒连接导体。在这个原型结构中,电子库有足够大的体积和电子数量,保证对CNT足够大电流供给,在电子结构上不会由于取出或加入有限个电子而影响库的主要电学参量。WC结合区有相当大的力学强度和很小的电阻,保证阴极的稳定和电流输运。SWNT应满足室温下无电阻条件和有利电子束稳定发射的振动条件。利用透射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TEM/SPM)和场发射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FEM/FIM)对CNTs的场发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也用配有四极质谱计的超高真空场发射显微镜(FEM)系统,研究了CNTs的加热处理过程中的气体脱附特性及其对场发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气体彻底脱附时得到最稳定的场发射。在这种最清洁的状态下,观测到SWTN端口的原子分辨像。对于(9,9)管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端口发生了二聚化重构,计算与实验结果很好一致。这些结果对CNTs的场发射特性和作为新型电子源的应用都是有重要意义的。观测了场发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同时从密度泛函理论出发,利用相关程序模拟计算了单壁碳纳米管(SWNTs)的态密度、电势分布,重点讨论了荷电特性。发现SWNTs荷电体系的总能量是抛物线形式变化,先减小,达到最小值,之后增加。通常荷4个电荷时达到最小值,即体系的最稳定状态。表明SWNTs有很大的电负性,是容易发生凝聚和吸附分子的根源。进而计算了对氧和水的吸附特性,讨论了吸附对场发射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美利用碳纳米管代替传统硅管[J];科技与企业;2010年02期
2 张旭琛;戴庆元;张亚非;彭敏;杜涛;;多沟道碳纳米晶体管SPICE模型与环形振荡器设计[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1年04期
3 ;真空电子技术[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2011年04期
4 陈雨璐;侯晓远;岑剡;;掺杂浓度和无序对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1年03期
5 马渊明;谢超;江鹏;于永强;王莉;揭建胜;;热蒸发SiO大量合成硅纳米线及其可控p型掺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6 刘慧;汪冰;王卓;李明;康艳杰;秘晓林;余笑寒;丰伟悦;;CdSe@ZnS量子点在果蝇及其幼虫体内的分布[J];核技术;2011年06期
7 刘江;吴思达;王科;曹镱;杨全红;王璞;;基于石墨烯可饱和吸收体的被动锁模、被动调Q掺镱光纤激光器[J];中国激光;2011年08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增泉;王晶云;梁学磊;罗骥;张耿民;张兆祥;申自勇;侯士敏;赵兴钰;张琦锋;高崧;吴锦雷;;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朱长纯;史永胜;;碳纳米管场致发射显示器C-FED[A];第八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鲲;朱长纯;邓宁;李玉魁;刘卫华;;户外用高亮度碳纳米管三极发光管的研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4 李晨;张宇宁;宗耿;马晓燕;雷威;张晓兵;;新型碳纳米管场致发射显示(CNT-FED)灰度调制方式的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丁明清;李兴辉;白国栋;张甫权;李含雁;冯进军;;集成栅极控制的碳纳米管场发射阵列阴极的制造技术[A];第八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金婵;张晓兵;雷威;肖梅;崔云康;毛福明;;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件残余气体分析[A];江苏省真空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燕;樊靖郁;刘建影;;基于碳纳米管技术的新型微通道冷却器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薛增泉;于洁;柏鑫;肖桂里;张兆祥;张耿民;;场发射相干电子束特性检测仪的研究[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于海波;田孝军;于鹏;董再励;;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的自动化装配方法研究[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丁明清;邵文生;陈长青;李兴辉;白国栋;张甫权;李含雁;冯进军;;单根碳纳米管栅控场发射阵列阴极的研制[A];第九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危峰;碳纳米管电子结构及相关特性[D];清华大学;2003年
2 李炜;场发射平板显示器阳极荧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年
3 彭爱华;多孔硅基光电子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冯涛;碳纳米管场发射平板显示器件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5 蒋军;微波管中抑制栅电子发射及其冷阴极的探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6 叶森斌;室温下工作的非易失性分子级存储单元的操作设计与分子动力学模拟[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琦龙;新型低压驱动碳纳米管场致发射显示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仲雪飞;一种常开型后栅极场致发射显示板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常鹏;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Douga NASSOKO;金属与非金属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研究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毅;碳纳米管场发射平板显示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俊;碳纳米管场效应管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田时开;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场发射特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4 周雪东;碳纳米管场致发射显示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5 冯涛;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6 纪林海;场发射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李飞;利用DBD-PECVD方法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8 朱玉振;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与性能测量[D];北京大学;2008年
9 马贺;碳纳米管的制备、能带和电子发射计算[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10 宋利君;化学气相法制备碳纳米管材料[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巍巍;高导性碳纳米管可转换为半导体[N];科技日报;2009年
2 ;碳纳米管中的激光[N];今日信息报;2003年
3 ;碳纳米管制造晶体管获重大突破[N];中国电子报;2002年
4 ;碳纳米管用于芯片封装和运送[N];计算机世界;2004年
5 ;IBM开发最小碳纳米管发光元件[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计算机世界网 孙定;硅以后大约是碳[N];计算机世界;2001年
7 卢庆儒;下一代LCD背光组件发展趋势(上)[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刘楚珠;打造显示技术创新中心[N];广东科技报;2010年
9 hardware;超越硅技术藩篱 打造新一代芯片[N];电脑报;2001年
10 姜岩;形形色色未来电视[N];经济参考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