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孢噬纤维粘菌生活史的新发现
【摘要】:正 菌体萌发初期有大量的孢外连丝产生,菌体在生长过程中部分菌体存在一端有蝌蚪状结构的形态。在生长繁殖期,菌体表面光滑。96小时为孢囊萌发繁殖阶段,该过程以菌体为主,此时的菌体为两端稍尖的纺缍体结构,两端比中间要细100nm左右。在该过程中没有发现以前文献中所提到的两端尖锐的结构。该过程菌体的长度有明显的变化,而宽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观察过程最长的菌体为6微米,而最短的菌体为1微米。与经典的细菌分类手册中对该菌的长度描述(5-8微米)差别较大。
|
|
|
|
1 |
王琦,李玉;云南中部及南部粘菌资源调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2 |
图力古尔,李玉;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粘菌种类札记[J];植物研究;2001年01期 |
3 |
陈双林;广西粘菌考录[J];广西植物;2002年04期 |
4 |
王琦,李玉,李传荣;黑龙江省的粘菌──Ⅰ.凉水自然保护区粘菌种类及分布[J];植物研究;1994年03期 |
5 |
;创新研究群体:李玉 图力古尔 王琦 王丕武 包海鹰 刘淑艳 宋惠 刘洪章 王春凤 高洁 研究方向:菌物科学[J];科技和产业;2003年04期 |
6 |
刘淑艳,李玉;粘菌DNA提取方法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S1期 |
7 |
伊林娜·特拉文娜;康斯坦丁·科尔扎文;粟周熊;;粘菌的私密世界[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年01期 |
8 |
陈双林,李玉,李惠中,王大鹏;湖南省张家界粘菌初报[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9年03期 |
9 |
朱鹤,王琦;团毛菌目粘菌的培养及个体发育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10 |
李惠中,李玉;中国粘菌纲的分类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
11 |
李惠中;;白柄菌属一新种[J];菌物学报;1988年02期 |
12 |
刘淑艳,李玉,白秀娟;一种提取粘菌DNA的新方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3 |
袁海滨,陈双林;利用湿室培养获得的12种粘菌[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S1期 |
14 |
刘淑艳,李玉;用PCR法扩增部分粘菌rDNA ITS区[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
15 |
周宗璜;粘菌分类问题[J];微生物学通报;1981年03期 |
16 |
周世宁;一个新的细胞粘菌肌动蛋白基因[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8年05期 |
17 |
陈双林,马芳,陈萍,徐美琴;两种粘菌子实体表面钙质沉积物的扫描电镜观察和微区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05年03期 |
18 |
A.K.Kar;李晓健;张德荣;;粘菌分类的现状[J];微生物学杂志;1984年02期 |
19 |
李玉,图力古尔,林伟,林炽贤,张洪溢;海南热带粘菌资料(Ⅰ)[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20 |
朱鹤;王琦;;团毛菌目粘菌的化学成分及其分类学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