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弱、少精子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索弱、少精子症中医证侯的量化诊断。方法:根据小样本调研制定临床调查表,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得弱、少精子症四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临床证候诊断标准,对507例临床弱、少精子症患者进行辨证,并作统计学分析,分析其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并对弱、少精子症中医辨证分型的量化诊断做初步的探讨。结果:1共纳入507例,弱精子症263例,少精子症152例,弱、少精子症92例。平均年龄为31.14±3.36岁,平均病程2.12±1.20年;2在507例患者临床证候分布中,按频数高低依次为:肾精不足、肾阳虚、湿热下注、精室瘀阻、肾阴虚、精室痰湿、肝郁气滞、气血亏虚。其中三个最主要的证型为肾精不足147例,占28.99%;肾阳虚103例,占20.32%;湿热下注87例,占17.16%;3因子分析以筛选频率10%的50个症状为变量基础进行分析,按"特征值大于1"原则,共从50个症状中提取8个因子,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22%,说明能包含原来50个症状中62.22%的信息,结果尚可。每个症状在8个因子中均有载荷,其中5个因子与临床证型符合,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因子1为湿热下注证,因子2为肾精不足、因子3肾阳虚证,因子4肝郁气滞证、因子5为肾阴虚证,未提取出与典型痰湿、瘀阻、气血亏虚证候相符的因子;4在507例弱少精子症患者的诱因中,主要诱因按频数高低为:过劳、嗜酒、外感、情志刺激、外伤、药物等因素。过劳在肾精不足证型中出现频数最高,为73例,占49.66%;在肾阳虚中35例,占33.98%;肾阴虚中25例,占65.79%。情志刺激为肝郁气滞的主要诱因,出现12例,占80%。嗜酒为湿热下注证的主要诱因,出现31例,占35.63%;5在507例弱少精子症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率为12.43%(63/507);8个证型中,湿热下注型支原体的感染例数及感染率最高,分别是53例占60.9%(53/87),其次是精室痰湿7例占43.75%(7/16);6根据精液分析,精液中白细胞数大于1×106/ml者有临床意义,故本研究把精液中白细胞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类,阳性者为精液中白细胞数大于1×106/ml。在不同的证型中白细胞的数值不同,其中阳性者在湿热下注、精室瘀阻、精室痰湿证型中出现的频数最高,分别为59例(11.64%)、17例(3.35%)、9例(1.78%)。结论:1弱、少精子症患者临床证型分布规律按频数高低依次为:肾精不足、肾阳虚、湿热下注、精室瘀阻、肾阴虚、精室痰湿、肝郁气滞、气血亏虚。其中肾精不足、肾阳虚、湿热下注为弱、少精子症的主要证型;2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弱、少精子症各个症状在因子中的载荷系数,从而显示了弱、少精子中医辨证分证型的量化诊断具有客观性、可行性;3过劳和嗜酒是弱、少精子症最常见的诱因。肾精不足、肾阳虚证的主要诱因为过劳;湿热下注证的主要诱因为嗜酒;精室瘀阻证的主要诱因为外伤;肾阴虚证的主要诱因为过劳;精室痰湿的主要诱因为情志刺激和嗜酒;肝郁气滞的主要诱因为情志刺激;气血亏虚的主要诱因为情志刺激和过劳;4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弱、少精子症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显示,湿热下注是支原体感染例数及感染率最高的证型,其次是精室痰湿证;5在弱、少精子证型分布中,湿热下注证、精室痰湿、精室瘀阻证型与弱、少精子症患者精液白细胞的增高常相关。
|
|
|
|
1 |
陈建设;孙自学;陈翔;;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弱、少精子症中医证候分型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年03期 |
2 |
黄东平,庄凯,李伟东,雷志荣,赵磊,金俊森;生长素在少精子症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02年08期 |
3 |
钟邦兴;温卫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弱少精子症160例[J];江西中医药;2013年06期 |
4 |
厉荣玉;汤兴丽;董群;陈京;陈其御;;皖南地区225例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
5 |
庞保珍;庞清洋;赵焕云;;中医药治疗少精子症不育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09年06期 |
6 |
王喜良;闫素文;张宁;;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01期 |
7 |
侯开波;闫素文;周敏;肖玉红;白雪;;安特尔联合他莫昔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07期 |
8 |
刘丽丽,李娇,迟兴荷,孙晓玲,许蓬;46,XY,t(6;12)伴少精子症一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年03期 |
9 |
张保平,樊文广,易青,董莉,杨扶德;锌硒宝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65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5年25期 |
10 |
朱彤,江培春;生精胶囊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30例[J];四川中医;2005年05期 |
11 |
王亚轩
,瞿常宝,杨书文,蔡文清,蔡广增,殷秀玲;他莫昔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的临床研究(附184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07期 |
12 |
欧春;少精子症证治述要[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年10期 |
13 |
胡月华;克罗米芬治疗少精子症58例报告[J];新医学;1993年02期 |
14 |
郭贤坤,王武兴;中西药合用治疗精子活力低下、少精子症[J];四川中医;1988年09期 |
15 |
李洪池
,米长才;少精子症与弱精子症的病因分析与治疗[J];医师进修杂志;1989年10期 |
16 |
郭贤坤;王武兴;陈炳石;;补中益气汤加氯菧酚胺治疗少精子症及精子活力低下52例[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年04期 |
17 |
包毅刚;代晓微;吴桂杰;郑连文;;重度少精子症的诊治方式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9年05期 |
18 |
王喜良;郝冬梅;侯开波;张宁;闫素文;;35例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遗传学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03期 |
19 |
常学良,杨书文,李建华,蔡广增;bFGF和它莫昔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1年11期 |
20 |
郑汝智,李长祥,王伯涛,常乐政;克罗米芬治疗少精子症58例报告[J];山东医药;1992年09期 |
|
|
|
|
|
1 |
陈翔;孙自学;门波;;弱少精子症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A];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9年 |
2 |
陈翔;孙自学;;弱少精子症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大会暨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2016年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6年 |
3 |
陈翔;孙自学;;弱少精子症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诊疗技术研修班暨2017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泌尿男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讲义论文资料汇编[C];2017年 |
4 |
焦雨;;中西医治疗少精子症的比较[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
5 |
陈翔;孙自学;陈建设;;弱少精子症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诊疗技术研修班暨2017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泌尿男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讲义论文资料汇编[C];2017年 |
6 |
代晓微;徐影;李凌云;郑连文;;重度少精子症的诊治体会[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大会暨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2016年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6年 |
7 |
卞廷松;徐福松;杨光;周华;;聚精三号联合安特尔治疗38例少精子症的初步研究[A];新编男科理论与临床——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男科学术大会;全国中医男科临床与科研方法高级研修班;2006年云南省中医男科诊疗技术培训班讲义与论文集[C];2006年 |
8 |
王亚轩;瞿长宝;杨书文;蔡广增;蔡文清;;特发性少精子症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变化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9 |
余自立;;表现为雌激素增高的特发性少精子症128例临床研究[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
10 |
门波;李庆娟;;补肾生精方对特发性少精子症不育患者疗效评价[A];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