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岭南外感热病的粗浅认识
【摘要】:正外感热病是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占急诊门诊病人数的半数以上,足以见其发病率是比较高。恰当、准确地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可较快改善患者发热等不适症状,降低诊疗费用,减少因过多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而岭南地处亚热带,其特定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人群体质均对该地区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使其基本病理变
|
|
|
|
1 |
赵兰才;;论内外相因疾病观在外感热病辩证中的作用[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2 |
曹东义;王生茂;郭双庚;王振瑞;王丽;朱胜君;王焱;杜省乾;刘桂缺;;外感热病学说的滥觞[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
3 |
杨进;刘兰林;;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
4 |
曹东义;王生茂;郭双庚;王振瑞;王丽;朱胜君;杜省乾;齐建兴;刘桂缺;;《素问》之前热病探源[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5 |
黄家诏;;探析热病与六经辨证[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6 |
黄家诏;;探析热病与六经辨证[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
7 |
姜良铎;郝瑞福;张治祥;;试论21世纪中医热病的研究[A];'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C];1997年 |
8 |
刘兰林;王灿晖;杨进;;外感热病“三维辨证观”构建基础及完善措施[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
9 |
钟福帮;缪英年;吴志光;李亮;陈茂潮;黄志;;羌银解热汤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
10 |
李兴培;;小柴胡汤新用[A];全国基层中医临床应用学术会论文集[C];199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