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氟伐他汀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摘要)

王立  吴昌归  陈宏谦  
【摘要】:正目的 :观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建的影响.方法:将5O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组(C组),氟伐他汀组(D组)及氟伐他汀与地塞米松合用组(E组).以1O g/L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并长期吸入激发制备慢性哮喘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 ras和Ⅲ型胶原的表达,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立;吴昌归;倪殿涛;陈宏谦;;氟伐他汀对哮喘气道重建的抑制作用[J];西南国防医药;2007年02期
2 李慧;内皮素在哮喘气道炎症与重建中的地位[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年03期
3 王立;吴昌归;倪殿涛;陈宏谦;;氟伐他汀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4 王鲁宁,孔灵菲,刘玉琪;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气道壁厚度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年05期
5 袁益明,王曾礼,董碧蓉;地塞米松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2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4期
6 向莉;细胞外基质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5期
7 杨汀,王辰,庞宝森,黄克武,夏成青,牛淑洁;比较地塞米松和色甘酸钠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建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年06期
8 朱应群;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呼吸系统疾病[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年03期
9 王忆勤,李福凤,滕忠照,李斌芳,张鹏,朱龙英,柳兆荣;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特征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11期
10 黄琰;李若葆;;LTC_4及其合成酶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重建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2010年33期
11 赵海金,蔡绍曦;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哮喘气道重建的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12 曾冬根,李洁,潘永平;气道重建与支气管哮喘[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3 许淑云;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5期
14 胡红!100853北京,朱建军!100853北京,刘又宁!100853北京,邢占海!100853北京;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失衡在哮喘犬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10期
15 宋立强,戚好文,李妍,郎兵;氟伐他汀对哮喘气道重塑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年12期
16 吴奎;毕玉田;洪新;;肥大细胞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建[J];重庆医学;2006年24期
17 杨敏,邵玉霞,邓立力;早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及IGF-1表达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8 唐剑;韩丽薇;程亮;迟元卫;;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小气道重建高分辨率CT42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年03期
19 蒋萍;郑洪;戴嗣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建的作用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2009年24期
20 李树钧!710032,戚好文!710032,遆新宇!710032;地塞米松对气道重建影响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吴昌归;陈宏谦;;氟伐他汀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摘要)[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蒋萍;郑洪;戴嗣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建的影响(摘要)[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戚好文;刘振千;吕坤聚;高培松;刘颖格;李焕章;;多种原癌的激活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并且是气道重建的主要诱因[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戴元荣;;哮喘气道重建研究近况[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蒋萍;郑洪;陈佳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建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谢正福;叶安霞;赵华;施焕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气道重建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叶晓芬;蔡映云;吕迁洲;;哮喘治疗中不合理应用气雾剂的病例分析[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陈琪;李婉红;叶斌;童夏生;叶辉;;大鼠哮喘外周血淋巴细胞Toll样受体1和FasL的表达及布地奈德调控[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欧阳海峰;吴昌归;;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10 宋立强;吴昌归;李志奎;张伟;张健;王彩云;;特异性p38 MAPK抑制剂对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卫文;转化生长因子Beta在气道重建中的作用和机制及气道重建的防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曹卫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建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的干预[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3 白晶;ERK信号通路对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毅;吸烟对树突状细胞在哮喘免疫平衡中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刘阿茹;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哮喘气道重建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贺淼;大气污染颗粒物对卵蛋白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刘静;Th17细胞参与调控哮喘小鼠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的分子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朱晓萍;IL-13和CD86在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9 娄冬梅;糜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小鼠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谢敏;ERK1/2信号通道在哮喘支气管平滑肌表型转化、迁移和分泌调控中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HSP70/CD80嵌合DNA疫苗通过调节Th1/Th2平衡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建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0年
2 李毅;氟伐他汀抑制气道平滑肌增殖及对哮喘气道重建治疗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3 王绍斌;哮喘小鼠气道重建模型的建立及布地奈德、孟鲁司特的干预作用[D];浙江大学;2003年
4 王立;氟伐他汀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5 郭志福;慢性哮喘小鼠气道血管生成的变化及其在气道重建中的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6 徐瑞娥;支气管上皮细胞在哮喘气道重建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8年
7 崔佳丽;孟鲁斯特对哮喘大鼠IL-25、IL-12及NF-κB、MMP-9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燕;白细胞介素(IL)-18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9 郝俊青;HDM通过肺泡巨噬细胞TLR4诱导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郭莹莹;CpG ODN在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志鹏;激素对哮喘患者的气道重建无影响[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 刘庆萍;哮喘用激素 到底好不好?[N];中国人口报;2004年
3 于斌;胃食管逆流———哮喘重要诱因[N];大众卫生报;2005年
4 赵永新;警惕“装修性哮喘”[N];人民日报;2003年
5 潘东曙 副主任医师;药物也会引发哮喘[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6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教授 林江涛;控制哮喘应个体化[N];健康报;2010年
7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关继涛;哮喘:治疗规范才能有效控制[N];河北科技报;2010年
8 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逯勇;哮喘治疗毋须谈激素色变[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解放军九五一一医院主治医师 肖祥云;初春时节防哮喘[N];华夏时报;2002年
10 湘雅医院呼吸科 潘频华 博士;单纯咳嗽也可能是哮喘[N];大众卫生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